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铝制饮具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
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说明氯气有漂白性
Ⅰ对,Ⅱ对,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错,无
D.
铁或铝制成的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因为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
Ⅰ错,Ⅱ对,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4分)(1)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的现象是_____????__。
(2)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参考答案:(4分)??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Na OH溶液??
本题解析:考查氯气的性质
(1)氯气漂白的原理是由于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Cl2+H2O=HCl+HClO,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故该题中的现象是: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氯气有毒,一般采用碱液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③
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
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
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B
解: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尽最大程度的保护群众,故①正确;
②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浓氢氧化钠处理过的口罩,则会受到浓氢氧化钠的腐蚀,做法不合理,故②错误;应用Na2CO3溶液。
③因氯气能溶于碱性物质的溶液,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减少空中氯气的含量,故③正确;
④因氯气能溶于碱性物质的溶液,且Na2CO3溶液显弱碱性,则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可减少氯气中毒,故④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集气瓶中用滤纸折成的纸蝴蝶上喷洒了一种溶液,通入某种气体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纸蝴蝶颜色变化不一致的是( )

?
| A
| B
| C
| D
|
喷洒液
| 酚酞
| 紫色石蕊
| 酸性重铬酸钾
| 酸化的KI—淀粉
|
通入的气体
| NH3
| Cl2
| CH3CH2OH(g)
| O3
|
预测的颜色变化
| 变为红色
| 最终褪色
| 无明显变化
| 变为蓝色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NH3与H2O反应生成的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B项,Cl2与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所以颜色变化为先变红后褪色,正确;C项,乙醇能够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错误;D项,O3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KI氧化为I2,使淀粉变蓝,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即可反应,①是正确的;制得的Cl2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显然不能用NaOH溶液来吸收HCl,因为它同时也吸收Cl2,②是错误的;在用浓H2SO4干燥Cl2时,应是“长管进、短管出”,③是错误的;Cl2与金属的反应,若用图示中的装置,应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金属也应置于试管底部,且试管口不应加橡胶塞,更好的方法是用两端开口的硬质玻璃管,在右端连接盛NaOH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因而④也是错误的。 点拨: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氯气,考查考生实验动手的能力。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