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0.3 mol Cu2S跟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NO、H2SO4、H2O,则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1 mol
B.1.2 mol
C.0.3 mol
D.0.6 mo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未被还原的HNO3表现出酸性,反应后生成硝酸盐,根据Cu元素守恒,生成Cu(NO3)2为0.6 mol,则未被还原的HNO3为1.2 mol,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
A.NaOH
B.Na2O
C.Na2CO3
D.Na2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变暗→变白色固体→成液→结块→最后变成Na2CO3粉末.
解答: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
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故选:C.
点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现象体现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解释发生的现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有关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的大
B.铝制的容器可以贮存浓硫酸或浓硝酸
C.铝表面的氧化膜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D.工业上电解氯化铝溶液可分解得到铝和氯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合金的硬度与强度比各组分的高;
B、铝在浓硫酸与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C、铝表面的氧化膜是氧化铝,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溶液强酸与强碱;
D、电解氯化铝溶液阳离子为氢离子放电,铝离子不能放电.
解答:A、合金的硬度与强度比各组分的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的大,故A正确;
B、铝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发生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与酸反应,可以用铝制的容器贮存浓硫酸或浓硝酸,故B正确;
C、铝表面的氧化膜是氧化铝,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可以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故C正确;
D、电解氯化铝溶液阴极阳离子为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铝离子不能放电,阳极为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铝及化合物的性质、电解原理等,难度不大,注意B选项中钝化现象,常见金属有铝、铁,常见酸为浓硫酸、浓硝酸,为常温下,若加热则反应进行.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单质X2和气体单质Y2化合生成Z,其体积不变,则Z的化学式为
A.X2Y2
B.X2Y
C.XY2
D.XY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据此书写方程式,再利用化学反应遵循原子守恒推断.
解答: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所以1体积的X2气体与1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1体积的气态化合物Z,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X2+Y2=Z,根据原子守恒,所以Z的化学式为X2Y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据此来确定解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物质只含共价键的是
A.MgCl2
B.KOH
C.C2H6
D.CH3COO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一般形成离子键,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K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2H6只存在共价键,CH3COONa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