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时,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1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1) 有关
气体的制取、收集、尾气处理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若装置I用于制取S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装置III可用于气体的吸收,若用于吸收Cl2,则IH中所盛放液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水
B.浓硫酸
C.NaOH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②装置II可以是收集装置也可以是洗气装置.若用来收集N0,请简述其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碳、硅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a中装的盐酸、装置II中装有Na2SiO3溶液)
则装置II中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I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了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用两种方法)______.
参考答案:方法一:以用汽油等有机溶剂洗去,因为油污是有机物,根据相似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2分)某研究性小组用0.2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白醋(指示剂为酚酞)。
请回答:
(1)下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0,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mL。
(2)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 ?????????????????????????????,直到锥形瓶中液体的颜色……。
?????
(3)同学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取白醋 20.00 ml, 实验结果记录如上表:请计算白醋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操作时用白醋润洗锥形瓶,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用白醋润洗酸式滴定管,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5)若滴定终点时测得pH=7。下列离子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c(Na+)>c(CH3COO—)
B.c(Na+)<c(CH3COO—)
C.c(Na+)=c(CH3COO—)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12分)(1)>29.60Ml??(2)锥形瓶中液体颜色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滴定管的刻度自上而下是逐渐增大的,且能准确读数到0.1ml,所以根据图中刻度线的位置可知,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大于50.00ml-20.40ml=29.60ml。
(2)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液体颜色的变化,直到锥形瓶中液体的颜色发生变化。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是24.98ml、25.02mol、26.32ml,显然第三次的实验误差太大,舍去,则实际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是(24.98ml+25.02mol)÷2=25.00ml,所以白醋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4)操作时用白醋润洗锥形瓶,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增加,则滴定结果偏大。若用白醋润洗酸式滴定管,则测定结果不影响。
(5)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由于溶液显中性,则c(H+)=c(OH—),所以c(Na+)=c(CH3COO—),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贴近高考。该题在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该题的难点在于误差分析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对污染大气的部分非金属氧化物进行探究。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
得知: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则制取一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汽车尾气是当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这些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处理的过程。

①实验前关闭K2,打开K1从K1处先通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②装置III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装置V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关闭K1,
停止加热,打开K2,通入适量空气后,装置IV中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