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3 gNa、6.2 gNa2O、7.8 gNa2O2、4.0 gNaOH,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乙、丙反应后生成NaOH的量相等(8 g),溶液的质量也相等,甲、丁中溶质的质量相等(4 g),但溶液的质量甲<丁,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丁<甲<乙=丙.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电解质
D.CO2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CO2属于电解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NaCl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不需条件;
B、酸是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C、熔融态时,硫酸钡能导电;
D、CO2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导电,但是二氧化碳本身不导电.
解答:A、NaCl在水中电离成Na+和Cl-,电离过程不需通电条件,故A错误;
B、酸是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够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属于盐,故B错误;
C、BaSO4难溶于水,但是熔融态时,硫酸钡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
D、CO2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导电,但是二氧化碳本身不导电,故CO2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本概念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把x?mL?CO2通过足量的Na2O2后再与y?mL?NO混合.x与y之和为30mL.若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缩小为15mL,(忽略N2O4的存在,所有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则x:y可能为
A.1:2
B.2:1
C.1:1
D.2:3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O2+2NO=2NO2,讨论当氧气全部反应和NO全部反应两种情况,根据方程式计算.
解答:CO2通过足量的Na2O2后发生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
CO2是xmol,那么O2是0.5xmol. O2+2NO=2NO2
1)氧气全部反应,NO过量或正好反应完全,O2和NO反应中,相当于O2被吸收了,那么x+y=30,
0.5x+y-0.5x=15
所以y=15,x=15,
那么比值是1:1,则C正确;
2)NO全部反应,那么氧气过量或正好反应,
相当于反应的NO被吸收了一半,那么有方程0.5x+y-0.5y=15. 化简 x+y=30.
说明只要氧气过量,那么题设条件成立,只有B是过量的.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讨论氧气全部反应和NO全部反应两种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将NaOH溶液加入到13.2g含有(NH4)2SO4与(NH4)2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7g/22.4L的气体,体积不可能是
A.4.68L
B.4.3?L
C.6.16L
D.5.2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氢氧化钠与(NH4)2SO4与(NH4)2CO3的固体混合物,产生的密度为
g/L的气体为氨气,若13.2g全部为(NH4)2CO3,铵盐全部反应产生的氨气的体积最大,根据n=
计算13.2g(NH4)2C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V=nVm计算氨气的体积,由于氢氧化钠的量不确定,故生成的氨气的体积体积小于最大值.
解答:若13.2g全部为(NH4)2CO3,铵盐全部反应产生的氨气的体积最大,13.2g(NH4)2CO3的物质的量为
=
mol,标准状况下生成氨气的体积为
mol×2×22.4L/mol=6.16L,
由于为NH4)2SO4与(NH4)2CO3的固体混合物,且铵盐不一定完全反应,故生成氨气的体积一定小于6.16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极限法进行解答,注意铵盐不一定完全反应,故氨气的最小体积极值不能根据硫酸铵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Al2O3常用于制造耐火坩埚,但氧化铝坩埚不能用于加热熔融下列化合物中的
A.NaCl
B.NaNO3
C.NaOH
D.Na2SO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溶于酸中,也能溶于强碱溶液中,所以氧化铝坩埚不能用于加热熔融氢氧化钠,答案选C。
考点: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氧化铝的两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