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某实验探究小组根据乙醛还原新制Cu(OH)2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对反应方程式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 +2H2O”提出了质疑,并进行如下探究:
(一)查阅资料
(1)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密度为1.1 g/cm3,该溶液的c(NaOH)=_________mol/L;质量分数为2%的
CuSO4溶液密度为1.0 g/cm3,其c(CuSO4) =0.125 mol/L。
(2) Cu(OH)2可溶于浓的强碱溶液生成深蓝色的[Cu(OH)4]2-溶液。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Cu2+与[Cu(OH)4]2-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3)Cu2O、CuO均可溶于CH3COOH;在溶液中可发生2Cu+=Cu+Cu2+反应。
(二)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1)在2 mL10%的NaOH溶液中滴加4~6滴(约0.2 mL)2% CuSO4溶液,经测定混合溶液中c(OH-)约为 2.5 mol/L。
(2)若对上述混合物进行过滤,可得到浅蓝色的_________ (填化学式)固体,滤液呈深蓝色,则显深蓝色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在第(1)步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0.5mL乙醛,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
(三)对"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质疑的理由: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四)结论:根据上述探究,乙醛与新制Cu(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2.75
(二)(2)Cu(OH)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实验题 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拆除装置前,不打开胶塞,为了使装置中的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氧化铜、氧化亚铜、硫化铜、硫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均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3)、步骤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4)、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
???????????????????????????????????????????。
(5)、确定乙是否煅烧完全的操作是:?????????????????????????????????????????????。
(6)、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NaClO4(aq)+NH4Cl(aq)
?NH4ClO4(aq)+NaCl(aq)
(7)、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4Cl,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
?????????????????????????????????????????????。
(8)、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l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蒸发浓缩,??????????,过滤,???????????、干燥。

为了测定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装置如上图所示(加热装置、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9)、步骤3中,准确取用24.00 mL H2SO4(aq)的玻璃仪器是????????????????。
(10)、实验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填写步骤编号)。
(11)、必须重复实验2~3次,其原因是???????????????????????????????????????????。
(12)、如果0.320 g试样中含NH4ClO4的准确值为0.09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0.092g。该实验
的相对误差为?????????????。
参考答案:
Cu+2H2SO4(浓)
本题解析:(1)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 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可以通过导管进入试管A中保持A中压强不变;
从导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3)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未洗干净。
(4)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5) 再煅烧、冷却、称量,直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1g。
(6) 2CuS+3O2
2CuO+2SO2
(7) 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8) 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9) 酸式滴定管
(10)实验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1、5、6
(11) 必须重复实验2~3次,其原因是减少实验误差
(12) 该实验的相对误差为【(0.095g—0.093)/0.095g】×100%≈3.16%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600℃便开始分解,分解产物是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某学生将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后的试样溶于水制成浓溶液,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他向试样溶液中缓缓地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试样含有什么成分?

(1)如果加热温度在600℃以上,再向所得固体的试样溶液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品红溶液不褪色,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试分析试样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加入了足量的稀盐酸后,品红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无明显的现象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并有气泡冒出
本题解析:(1)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说明生成硫化氢气体。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没有生成SO2。这是由于加热后固体中所含的Na2SO3和Na2S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2,在酸性溶液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只含H2S,而不含SO2。反应式为SO32- + 2S2- + 6H+ ="=" 3S↓ + 3H2O 、S2- + 2H+ ="=" H2S↑。
(2)有硫化钠生成,说明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另外一种固体是硫酸钠,反应式为4Na2SO3
?Na2S + 3Na2SO4。不论是硫化氢还是SO2,都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尾气处理,属于氢氧化钠是用来吸收H2S或SO2气体的。
(3)根据反应SO32- + 2S2- + 6H+ ="=" 3S↓ + 3H2O可知,如果加热后固体中所含Na2SO3和Na2S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则在酸性溶液中恰好生成S,所以品红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无明显的现象发生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A
|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 试样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
B
| 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 MnO2和稀盐酸 气体 褪色
|
C
|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强
| 碘化钠溶液 溶液变蓝色
|
D
| 探究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 FeCl3和KSCN混合溶液 红色变深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32-氧化生成SO42-,进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变质时应该用氯化钡,不能用硝酸钡,A不正确;B、二氧化锰只能氧化浓盐酸制备氯气,与稀盐酸是不反应的,B不正确;C、由于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从而时淀粉溶液显蓝色,因此不能用稀硝酸,应该用盐酸或稀硫酸,C不正确;D、加入氯化铁固体,增大铁离子的浓度,红色加深,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可以说明浓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D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城市 | 污染指数 | 首要污染物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状况 甲 55 SO2 Ⅱ 良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______. ③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若实验中向装置内通入标准状况下1.12LSO2气体,且NaOH溶液过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查阅资料】 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 【探究结论】 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知识联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______(举一例).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______,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议】 本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______(填“水”或“乙醇”).
参考答案:实验一:①二氧化硫与浓硫酸不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