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

(Ⅰ)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Ⅱ)将?(Ⅰ)中收集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弛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取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NH4Cl与NaOH固体混合能否用CaO固体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集满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它说明了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题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写序号);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写序号)。
(3)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 这时气体由
_____________口进入。

4、填空题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除液态双氧水外,还有一种液态氮氢化合物。已知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相对分子质量为32,结构分析发现该分子结构中只有单键。
(1)该氮氢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该物质与液态双氧水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气态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NH3分子中的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能发生反应:NH3+HCl=NH4Cl。试写出上述氮氢化合物通入足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D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锰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洗气瓶B的作用是????????????????????? 。C、E都是干燥装置,其中E中干燥管内所装的试剂是???????????????????
(3)反应开始后装置D中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活动小组拟继续通过实验鉴定该固体的成分。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该实验探究。
步骤①:取固体样品加少量水溶解,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附近,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固体中含有?????????????????????????????
步骤②:????????????????????????????????????????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该装置中有一明显不合理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