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

导管a段的作用???????????????????????????????。反
应后不久导管b出口可见到白雾,导管b段末端跟锥形瓶里液面保持一段距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冷凝回流、导气,防倒吸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实验室制备氨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用手扇动收集的气体,有气味则已收集满
B.将润湿的淀粉?KI试纸接近瓶口,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C.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内,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D.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瓶口,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瓶口,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0分)“套管实验”具有装置简洁便利等有优点,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欲利用图1比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并检验分解产物。最好应在大试管底部加入??????????(填化学式),石灰水变浑浊的烧杯是??????(填:甲、乙) 。
请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使用图2中大小不一的试管,用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气,并收集一试管氢气,
将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内(填:大、小)组成发生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为了使得所收集的氢气能较
纯净地充满所收集氢气的试管,应如何操作,写出大致的步骤:???????????????????
?????????????????????????????????????????????????????????????????????????。
参考答案:(1)Na2CO3;乙?;? 2NaHCO3 ==? Na2
本题解析:(1)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所以,大试管内加入碳酸钠,小试管内加入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所以,石灰水变浑浊的烧杯是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2)用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气,并收集一试管氢气,将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入小试管内,组成发生装置,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 + 2H2O =2AlO2— + 3H2↑
为了使得所收集的氢气能较纯净地充满所收集氢气的试管,应如何操作,大致的步骤是:将小试管伸入大试管底部,待小试管中充满气体后,再慢慢提起大试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用于制取、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液体与固体(或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并且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再进一步考虑题中要制备气体的净化是否合理。方法一、由装置图知该气体用向下排空法收集,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小,结合选项只有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选C。方法二、逐项分析:A、NO2与NaOH反应而被吸收,不能用NaOH溶液净化,净化装置为干燥管只能盛放固体试剂,N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B、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而本实验没有加热,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净化,净化装置为干燥管只能盛放固体试剂,S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能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氨气可用固体干燥剂干燥,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净化,并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法收集,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B.乙烷(乙烯):用浓溴水洗气
C.乙醇(乙酸):用NaOH溶液中和后分液
D.乙醇(水):用生石灰吸水后蒸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