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常温下,向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的PH为10,则由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与水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之比为
A.1010:1
B.108:1
C.106:1
D.1: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正确答案:C
由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与水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之比10-4:10-(14-4)= 106:1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
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
(1)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解毒时美蓝表现氧化性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D.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显氧化性
(2)NaNO2中钠离子核外有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Na、N、O分别与H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熔点最高的是 (填化合物化学式),试解释原因 。
(4)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NaNO2 + HI → NO + I2 + NaI + H2O当有0.75mol HI被氧化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L。
(5)有人将26中反应产生的NO收集到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并在常温下将其压缩到1.01×107 Pa,然后加热至50℃时,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当温度恢复到常温,压强降至略小于1.01×107 Pa的2/3时,就不再改变。已知此过程中有一种产物是N2O。请写出生成N2O的反应方程式: 。
解释最后的气体压强略小于1.01×107 Pa的2/3原因: 。
(6)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①NaCl、②
NH4Cl、③HNO3、④浓H2SO4,能使NaNO2转化为N2的是 。(选填编号)
参考答案:(1)C
(2)3 ; r(N3--)>r (O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A.解毒时美蓝将铁元素由正三价变为正二价表现出还原性。错误。B. NaNO2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说明NaNO2有强氧化性,它将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它本身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错误。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铁元素由正三价还原为正二价。高铁血红蛋白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显还原性,NaNO2表现氧化性。错误。故选项为C。
(2)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可见在Na+的核外有三种不同能级的电子。Na+、N3-、O2-的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来说,核电荷数越大,微粒的半径就越小。所以它们的半径大小顺序为r(N3--)>r (O2--)>r(Na+) 。
(3)Na、N、O分别与H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NaH、NH3、H2O。NaH是离子晶体,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断裂需要消耗较高的中能量,因此熔点较高,而NH3、H2O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结合,结合力较小,断裂容易,因此熔沸点较低。故熔点最高的是NaH。
(4)NaN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aNO2 +4HI =" 2NO↑+" I2 + 2NaI + 2H2O.由方程式可知每有1mol HI被氧化时,转移电子1mol,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为22.4L.现在有0.75mol HI被氧化时,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0.75mol×22.4L/mol=16.8L。
(5)根据题意可得生成N2O的反应方程式为3NO=N2O十NO2。最后的气体压强略小于1.01×107 Pa的2/3原因是因为发生反应2NO2
N2O4,即生成的NO2又双聚成N2O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少,容器的压强就越小。所以其压强略小于1.01×107 Pa的2/3。
(6)试剂若能使NaNO2转化为N2,由于N的化合价的变化是由+3→O,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则加入的物质应该有还原性,元素的化合价较低。分析给出的物质只有NH4Cl符合题意。因此选项为②。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及计算、原子的结构、离子半径的比较、晶体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有色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可以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写出三种物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①
②
③
(2)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两种单质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水只作氧化剂
⑤水只作还原剂
参考答案:(1)①3NO2+H2O=2HNO3+NO、②Cl2+H2O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有色物质且与水反应的有Cl2、NO2、Na2O2、F2,前三种物质与水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三种物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①3NO2+H2O=2HNO3+NO、②Cl2+H2O=HCl+HClO、③2Na2O2+2H2O=4NaOH+O2↑
(2)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两种单质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Na、F2,所以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④2Na+2H2O= 2NaOH+H2↑水只作还原剂的是⑤2F2+2H2O=4HF+O2
考点:考查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0分)某实验小组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并将制得的氯气与潮湿的Ca(OH)2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实验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写化学式)。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发生反应:6Cl2 + 6Ca(OH)2=5CaCl2 + Ca(ClO3)2 + 6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若反应消耗0.3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4)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 (写两种),常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 、
(写两种)。
参考答案:(1)Ca(ClO)2 &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漂白粉是氯气与石灰乳反应产生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2)烧瓶中为制取Cl2的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在反应6Cl2 + 6Ca(OH)2=5CaCl2 + Ca(ClO3)2 + 6H2O中,Cl2从化合价0变为—1价和+5价,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若反应消耗6mol Cl2,生成5 mol CaCl2,化合价从0变为—1价,转移的电子数为10 mol,则消耗0.3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0.5 mol;(4)在中学化学中,元素化合价较高的常用作氧化剂,如KMnO4、HNO3等,元素化合价较低的或活泼的金属常用作还原剂如Cu、CO等。
考点:考查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生成正盐,需5mol·L-1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A.16Q
B.8Q
C.4Q
D.2Q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先列出丁烷、CO2、KOH与ΔH的反应关系,找出KOH与丁烷的燃烧热ΔH的摩尔关系,列比例式即可求出丁烷的燃烧热。
据关系式
C4H10—4CO2—8KOH? — ΔH
8mol????? ΔH
0.5mol???? Q
知ΔH=16Q。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