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Fe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Fe(NO3)3、Fe2(SO4)3、NO2、N2O4、NO和H2O,当NO2、N2O4、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6
B.2:15
C.2:11
D.1:7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设生成NO2、N2O4、N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被还原的HNO3物质的量为4mol,共得到6mol电子;1molFeS在反应中失去9mol电子,故被氧化的FeS物质的量为mol,生成物中 Fe2(SO4)3的物质的量是
mol,Fe(NO3)3的物质的量也是
×(
-
×2)mol,即反应中有
mol HNO3生成了盐,因此共有
mol HNO3参加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Fe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ol:
mol =1:7,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微粒X2-核外有18个电子,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由1H216O与2H217O所代表的物质中,共有?????种元素,????种原子,16O、17O的关系为?????????????。
(3)已知: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则它们能够形成????????种CO2分子。
参考答案:(1)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X2-核外有18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质子数为16;(2)同种元素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同的核素表示不同的原子;(3)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碳、氧均有三种核素,两个氧原子可为同一核素,也可为不同核素,故总共有18种组合。
点评:对化学用语的考查是高考必考知识点,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 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发生的反应为:
2NO2+2NaOH=NaNO2+NaNO3+H2O; NO+NO2+2NaOH=2NaNO2+H2O。
则生成的盐溶液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 )
A.0.4 mol
B.0.6 mol
C.0.8 mol
D.0.2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反应中Cu-2e-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化学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C→CO2
B.Cl2→Cl-
C.CuO→Cu
D.SO2→S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C→CO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所以要加入氧化剂;Cl2→Cl-,Cl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可以加还原剂或不加还原剂,因Cl2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CuO→Cu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SO2→SO3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
点评:注意一些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1)实验目的:分析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①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②写出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活动小组预测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可能还会有氢气产生,为进一步确认气体的成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2)实验目的:检验气体的成分.
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氧化铜粉末、无水硫酸铜固体、品红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碱石灰.
仪器如下图(可重复使用,可根据需要取用);
①连接仪器.将装置的字母填入□内,并将试剂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可不填满)
②若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目的:确定产物的含量.
①若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H2,为测定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含量,需收集的数据有______.
②若反应后烧瓶中溶液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Fe2+、Fe3+,其中检验是否含有Fe3+可采用的试剂为______;如果该过程中共消耗了11.2g铁,反应后的溶液能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则原溶液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参考答案:(1)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答案为:干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