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将氨转变为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是氮的固定
B.三聚氰胺(C3H6N6)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加在配方奶粉中,但必须控制其含量
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中的金、银、锌等形成阳极泥而与铜分离网
D.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B.三聚氰胺无营养价值;
C.锌比铜活泼;
D.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
解答:A.氨和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都是化合物,不是氮的固定,故A错误;
B.三聚氰胺(C3H6N6)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故B错误;
C.锌比铜活泼,先失电子形成离子,故C错误;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氮的固定、食品添加剂、明矾净水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C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B.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
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作高空飞行或潜水的供氧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SiC是原子晶体具有原子晶体的性质;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
C、氯气和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
D、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解答:A、SiC是原子晶体硬度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故A正确;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故B错误;
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盐,能得到含氯消毒剂,故C正确;
D、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高空飞行或潜水的供氧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注意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5.6 g铁粉加入含硝酸铁0.3 mol的溶液里,充分反应后
A.铁完全被氧化,Fe3+全部被还原
B.Fe3+完全被还原
C.铁部分被氧化
D.铁完全被氧化,Fe3+部分被还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O2 通入溶有足量氨气的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B.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C.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用铝箔包住(铝箔上刺些小孔)按入水中,另一块直接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
B.硝酸亚铁和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
C.沉淀可能为AgCl,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D.A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A.将CO2 通入溶有足量氨气的BaCl2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观察到白色沉淀,故A错误;
B.硝酸亚铁和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所以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沉淀可能为AgCl,还可能含Ag+,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用铝箔包住(铝箔上刺些小孔)按入水中,另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因A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用铝箔包住的钠块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氨气的性质、钠的性质、铝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注重常考考点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剩余b?g固体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关键看根据测量数据能否计算出结果.
A.此方案利用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质量分数;
B.根据钠守恒,可列方程组求解;
C.应先把水蒸气排除才合理;
D.根据质量关系,可列方程组求解.
解答:A.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A不选;
B.Na2CO3和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B不选;
C.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故C选;
D.Na2CO3和NaHCO3都与Ba(OH)2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O32-+Ba2+=BaCO3↓、HCO3-+OH-+Ba2+=H2O+BaCO3↓,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BaCO3,所以可以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含量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