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CO2 通入溶有足量氨气的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B.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C.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用铝箔包住(铝箔上刺些小孔)按入水中,另一块直接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
B.硝酸亚铁和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
C.沉淀可能为AgCl,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D.A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A.将CO2 通入溶有足量氨气的BaCl2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观察到白色沉淀,故A错误;
B.硝酸亚铁和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所以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沉淀可能为AgCl,还可能含Ag+,应先加盐酸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用铝箔包住(铝箔上刺些小孔)按入水中,另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因A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用铝箔包住的钠块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氨气的性质、钠的性质、铝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注重常考考点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将一小片pH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过滤时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应先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洗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
B.利用玻璃棒蘸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
C.过滤时不能搅拌;
D.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存在碳酸钙.
解答:A.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转移到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中定容后得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故A错误;
B.用玻璃棒蘸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B错误;
C.过滤时可用玻璃棒引流,过滤时不能搅拌,否则易破坏滤纸导致实验失败,故C错误;
D.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存在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溶液的配制、pH的测定、过滤操作、仪器的洗涤,注重实验的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质量均为1 g等大小的两块铜片分别投入到足量浓HNO3和稀HNO3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都呈蓝色
B.与浓HNO3的反应中,铜片先消失
C.产生气体的颜色相同
D.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条件)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铜与稀HNO3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溶液呈蓝色;铜与浓HNO3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溶液呈绿色.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关于硝酸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硝酸与Zn反应生成H2
B.浓硝酸与C反应生成CO2
C.Cu与稀硝酸、浓硝酸都能发生反应
D.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amol?FeO?与bmol?FeS投入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dmol?NO气体和Fe(NO3)3、H2SO4的混合溶液,未被还原的硝酸不可能是
A.(21a+189b)g
B.3(a+b)mol
C.189(a+b)g
D.(VC-d)mo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n (Fe)=(a+b)mol.? n(HNO3)=Cvmol?? n(HNO3)被还原= d mol n(HNO3)未被还原= (CV- d )mol= 3(a+b) mol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