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D.配制1L0.1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NaCl固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各组试剂不需要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分开的是(????)
A.NaCl、AgNO3、NH4Cl、Na2SO4
B.NaHCO3、H2SO4、KNO3、KOH
C.CuSO4、NaCl 、KOH、BaCl2
D.KNO3、HCl、NaOH、K2C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C 选项中,溶液为蓝色的为CuSO4溶液,然后,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其它三种溶液少许,分别滴加CuSO4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出现的是KOH,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BaCl2、无现象的是NaCl,所以选项C 不需要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分开,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辽宁省大连市八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9)下列每组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①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②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③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④油酸和水,甲苯和水,乙烷和水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中酒精和水、③中的三组物质均相互溶解,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②④中的各组均互相部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片刻沉淀由白色变为灰绿色又变为红褐色;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甲溶液滴入丁溶液时,无沉淀生成,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BaCl2
C.NaOH
D.FeSO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沉淀由白色变为灰绿色又变为红褐色,这说明该白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亚铁,因此丁和乙是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甲溶液滴入丁溶液时,无沉淀生成,因此丁是氢氧化钠,甲是硫酸铝,乙是硫酸亚铁,则丙是氯化钡,答案选B。
点评: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 Mg2+: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g(OH)2],该沉淀不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
2、 Al3+: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但不能溶于氨水。
3、 Ba2+:加入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 Ag+:①加入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生成白色沉淀(AgCl),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加入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
5、 Fe2+:①加入少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Fe(OH)2],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Fe(OH)3]。②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然后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6、 Fe3+:①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②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7、 Cu2+:①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u(OH)2]。②插入铁片或锌片,有红色的铜析出。
8、 NH4+: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NH3),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9、 H+:①加入锌或Na2CO3溶液,产生无色气体;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变红。
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 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变蓝。
2、 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3、 Br-:①加入AgNO3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AgBr),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加入氯水后振荡,滴入少许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橙红色。
4、 I-:①加入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AgI),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加入氯水和淀粉试液,溶液变蓝。
5、 SO42-: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6、 SO32-:①加入盐酸或硫酸,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3),该沉淀可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7、 S2-:①加入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Pb(NO3)2试纸变黑。②能与Pb(NO3)2溶液或CuSO4溶液生成黑色的沉淀(PbS或CuS)。
8、 CO32-:①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将沉淀溶于强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②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原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9、 HCO3-: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原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10、NO3-:向浓溶液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O2)。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4分)某学生为测定某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该样品中含有少量Na2CO3杂质)
a.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变成BaCO3后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10.5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记下开始时的读数然后开始滴定。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记下读数。试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式(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和滴定管使用有相同操作的不同类玻璃仪器还有????、_______。
(3)重复上述滴定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标准溶液(H2SO4)(aq) 浓度(mol/L)
| 滴定完成时耗酸 体积V(mL)
| 待测溶液(NaOH)(aq) 体积V(mL)
|
1
| 1.000
| 11.00
| 25.00
|
2
| 1.000
| 12.04
| 25.00
|
3
| 1.000
| 12.18
| 25.00
①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正确)会造成结果偏低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A.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B.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NaOH放在右盘。 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标准H2SO4溶液润洗。 E.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直接盛待测溶液。 ③有同学提出将原实验方案中的酚酞指示剂改为甲基橙指示剂,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如果改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________(填“偏高” “偏低”或“正确”)
参考答案:(1)cabde(2分) (2)检漏??分液漏斗???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先配制溶液然后除去杂质,最后进行滴定排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定容→取液→除杂→滴定,所以操作步骤的顺序为:cabde ;(2)酸式(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检漏),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和滴定管使用有相同操作的不同类玻璃仪器还有分液漏斗、容量瓶。(3)①分析表中数据知,实验1所用硫酸的体积偏差较大,应舍弃,滴定所用硫酸的体积应取实验2和3的平均值12.11mL。根据2c(H2SO4)V(H2SO4)=c(NaOH)V(NaOH)代入数据计算得c(NaOH)="0.97" mol/L,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w(NaOH)=40g/mol×0.9688mol/L×0.25L/10.5g×100%=92%;②A、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会使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偏大,从而使质量分数偏高,错误;B、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NaOH放在右盘,会使所称药品的质量小于10.5?g,会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低,正确;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会使V(H2SO4)偏小,从而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未用标准H2SO4溶液润洗,会使V(H2SO4)偏大,从而使样品的质量分数偏大,错误;E、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直接盛待测溶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错误,选BC;③甲基橙的变色范围3.1——4.4,达到滴定终点时,硫酸会与锥形瓶中的碳酸钡反应,造成所用硫酸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不可行。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