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O-
B.Zn→Zn2+
C.Na2O2→O2
D.CuO→CuCl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说明所给物质必须做还原剂,还原剂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A中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能实现,但NaOH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错误;B中锌元素由0价升高到+2价,正确;C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能实现,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错误;D中铜元素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
A.NaOH溶液
B.漂粉精
C.氯水
D.碘化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为Na2CO3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为CaCO3和HClO此过程为非氧化还原反应,HClO见光分解为O2此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氯水见光分解为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KI在空气中变质为I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在空气中变质的反应,非常基础且重要。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如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起液封的作用;②导气管不能太长,以刚露出橡皮塞为宜等.
解答:A、导气管太长,不宜于气体的导出,故A错误;
B、选择的漏斗为一般的漏斗,应该用长颈漏斗,并且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故B错误;
C、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入锥形瓶太短,无法起到液封的作用,故C错误;
D、分液漏斗关闭活塞时就能起到不漏气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体的实验室制法主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注意事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填空题 (8分)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3S+6KOH
K2SO3+2K2S+3H2O
(2)S+2KNO3+3C
K2S+N2+3CO2
(1)氧 化 剂 还 原 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2)氧 化 剂 还 原 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参考答案:(1)S;S;K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是
①.滴加银氨溶液并加热检验甲酸中有无甲醛
②.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③.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中混有CO2
④.滴入酚酞溶液确定纯碱中有无烧碱
⑤.用米汤直接检验食用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⑥.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证明原溶液含有铵盐.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②⑥
D.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①甲酸和甲醛都含有醛基,不能用银氨溶液鉴别;
②蛋白质属于胶体,难溶于饱和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
③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纯碱溶液呈碱性;
⑤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
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为氨气.
解答:①甲酸和甲醛都含有醛基,不能用银氨溶液鉴别,应先将二者分离后才能鉴别,故①错误;
②蛋白质属于胶体,难溶于饱和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故②正确;
③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故③错误;
④纯碱溶液呈碱性,用酚酞无法鉴别纯碱与烧碱,故④错误;
⑤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只有碘单质和淀粉发生颜色反应,故⑤错误;
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含有铵盐,故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根据性质的异同选择实验方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