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A.雾
B.石灰乳
C.氢氧化铁胶体
D.食盐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石灰乳属于浊液,粒子直径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
B.AgCl
C.CO2
D.H2SO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A、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银溶解度小,都是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出银离子和氯离子,能够导电,是电解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能够导电,但是不是二氧化碳电离的离子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硫酸溶于水导电,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分析,关键是化合物能否电离出离子,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淀粉遇碘变蓝
③在蜂、蚁蜇咬处涂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④电解氯化钠溶液.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是由于硫酸铜粉末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了五水合硫酸铜;
②碘水中含有I2,淀粉遇碘变蓝色,
③蜂、蚁的刺液是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④氯化钠溶液通电后,生成氢氧化钠等新物质.
解答:①硫酸铜粉末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CuSO4+5H2O=CuSO4?5H2O,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属于化学变化,故①正确;
②碘水中含有I2,淀粉遇碘变蓝色,属于化学变化,故②正确
③蜂、蚁的刺液是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显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③正确;
④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发生反应:2NaCl+2H2O
2NaOH+Cl2↑+H2↑属于化学变化,故④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注意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时须从概念入手,分析各选项是否有生成新物质,即可解题.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化合物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①SO3?
②Fe(OH)3?
③FeCl2?
④CuS?
⑤CuI2?
⑥NaHCO3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SO3可通过SO2与O2化合制得;Fe(OH)3可通过4Fe(OH)2+O2+2H2O=4Fe(OH)3反应制得;FeCl2可通过FeCl3与Fe化合反应制得;NaHCO3可通过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制得。S和I2的氧化性比较弱,只能使Cu表现低价态而生成Cu2S 和CuI。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食盐中少量的I2:将固体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
B.除去Fe2O3中少量的Al2O3: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先通入足量饱和食盐水,然后用浓H2SO4干燥
D.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将固体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