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所示: ①表中3~4 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填“>”“=”或“<”)0.08 mol/L。 ②反应在4~5 min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标号,下同),表中5~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 Ⅱ.在热的稀硫酸中溶解了11.4 g硫酸亚铁固体,当加入50 mL 0.5 mol/L的KNO3溶液后,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完全反应并放出NxOy气体。 (3)推算出x=________,y=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x、y用具体数值表示)。 (5)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0.03 1 (2)①平衡 > ②D A
本题解析:Ⅰ.(1)0~4 min的平均速率v(CO)= ?=0.03 mol/(L·min);由图示知平衡时H2O、CO、CO2、H2的浓度分别为0.18 mol/L、0.12 mol/L、0.12 mol/L,故平衡常数K=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Na2FeO4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NaClO + □Fe2(SO4)3 + □ M ?="=" □Na2FeO4+ □NaCl + □H2O + □ N?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FeO4是氧化产物,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其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M与N分别是NaOH和H2SO4 D.若有3 mol NaClO完全反应,则生成2 mol Na2FeO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我国的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了饮用水中可能致癌物溴酸盐的限值:0.01mg/L,日前很多饮用水企业都采用臭氧消毒法进行水的消毒,这个过程可能生成溴酸盐。原因是水中的Br-被臭氧氧化为BrO2-,其过程示意为:Br- BrO- BrO2- Br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消毒法和明矾净水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胶体吸附原理 B.若改用氧气消毒,可避免生成溴酸盐 C.BrO- 3氧化性比O3强 D.生成溴酸盐的过程是给水消毒的副反应,需控制条件减少BrO3-的产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臭氧消毒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性,而明矾净水则利用胶体的吸附作用,两者原理不同,错误;B、氧气不能用于消毒,错误;C、BrO3-是由O3氧化生成的,故氧化性比O3弱,错误;D、溴酸盐是可能致癌物,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磷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白磷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磷酸(磷酸结构式为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次磷酸钠(Na 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等等。 完成下列填空: (1)磷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aH2PO2中涉及到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氧原子核外有?????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3)写出与磷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4)磷酸二氢钠主要用于制革、处理锅炉水及在食品工业、发酵工业中作缓冲剂。其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其结构式为???????????。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6)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__Ni2++__H2PO2-+????→__Ni + ___H2PO3-+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离子方程式。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3S23P3; H<O<P<Na <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H原子有1个电子层,O有2个电子层,P和Na有3个电子层且Na质子数少半径大,故半径大小顺序为H<O<P<Na; (2)氧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同轨道电子能量相同,故3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3)H2PO2-为弱酸跟离子,在溶液中既能水解又能电离,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说明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以电离为主; (4)磷酸分子间脱水应是两个羟基的脱水反应;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即是三聚磷酸中羟基氢被钠取代的产物; (6)根据氧化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 < n < 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3mol,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是0.15mol,A不正确;设NaCl、NaClO、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a、b、c,则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a+b+c=0.3mol、a=b+5c,解得a=0.15+2c>0.15。如果n(Na+)∶n(Cl-)=7∶3,则解得a=0.13,所以是不可能的,B不正确;当不产生次氯酸钠时,c取最大值,此时c=0.05mol,所以转移电子的最大值是0.15+2c=0.25,因此C正确;同样将选项D中的数据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