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
B.Fe3+
C.SO42-
D.Mg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则溶液中有Fe3+;检验Fe3+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高铁酸钠(Na2FeO4)的氧化性强于高锰酸钾和臭氧,是一种高效多功能净水混凝剂。下面关于高铁酸钠净水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a2FeO4在净水过程中能转变成氢氧化铁
B? Na2FeO4能杀菌消毒
C? Na2FeO4能除去水中的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杂质
D? Na2FeO4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固体颗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各项叙述中,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A.铜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是CuO,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a2O3
B.少量CO2 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Na2CO3 ,则少量CO2 通入C6H5 ONa溶液中也生成Na2CO3
C.甲醛能发生银镜反应,则甲酸甲酯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Fea3O4
B项中一般规律是:少量CO2 通入碱性溶液生成碳酸盐,过量CO2 通入生成碳酸氢盐。但是少量CO2 通入C6H5 ONa溶液中里生成的是NaHCO3
C项正确
D项由于金刚石和C60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原子晶体,后者为分子晶体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反应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探究,并共同解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1)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的成分。
(4)待硬质玻璃管B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_______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5)一份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选填序号,下同)为_______;若溶液未变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_______。
①一定有Fe3O4????????②一定有Fe????????
③只有Fe3O4??????????④只有Fe
(6)另一份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加入_______,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Fe2+。
【探究三】设计如下流程测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7)试剂b的化学式是_______。
(8)计算反应后B装置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1)
本题解析:【探究一】(1)F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g)
Fe3O4+4H2。
(2)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装置E中发生反应:H2+CuO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某铁矿石样品除含SiO2外,还含有FeO、Fe2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对铁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A中,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分装在B、C试管中.在试管B中滴加2滴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滴加2滴______溶液.向试管中滴加试剂的仪器名称是______,若样品中既含FeO?又含Fe2O3,则观察到现象为______;
(2)实验室主要是利用反应??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对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铁矿石经一系列化学处理,制得铁元素全部为Fe2+的待测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配制0.0150mol/L?K2Cr2O7溶液100mL,现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②滴定时,用______(填仪器名称)盛装0.0150mol/L?K2Cr2O7溶液,初始读数如图所示,该读数为______mL.
③取20.00mL(含0.2250g铁矿石样品)?待测液进行滴定,消耗?K2Cr2O7溶液体积为25.00mL,则铁矿石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是(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______.
④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滴定管
b.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c.锥形瓶在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参考答案:(1)FeO、Fe2O3溶于硫酸中,会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