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醇和水
B.硝基苯和水
C.溴苯和水
D.四氯化碳和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则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溶解性即可.
解答:A、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选;
B、硝基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不选;
C、溴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不选;
D、四氯化碳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方法中的分液法,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收集氢气
B.喷泉实验
C.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稳定性
D.制取Fe(OH)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密度小于空气且和氧气不反应的气体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极易和溶液中溶质反应的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
C.用加热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应该是碳酸钠直接加热,碳酸氢钠间接加热;
D.左边试管内产生的氢气不能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右边试管中.
解答:A.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和空气不反应,所以收集氢气应采用“长进短出”的原则才能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从而降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形成喷泉现象,故B正确;
C.外管直接被加热,其温度高于内管,外管盛有的碳酸氢钠稍微受热就分解,无法得出碳酸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的结论,应将盛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位置调换即可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左边试管内产生的氢气不能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右边试管中,不能得到氢氧化亚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根据气体的性质、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制取氢氧化亚铁沉淀的正确操作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是中学阶段唯一的一个将滴管伸入到溶液中的实验,为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汽油挥发
C.冰熔化成水
D.水银受热膨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正确;
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错误;
C、冰熔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错误;
D、水银受热膨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CH3+(碳正离子)含有电子数为10NA
B.1.8?g?重水(D2O)中含有NA个中子
C.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所含的分子数为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先计算一个碳正离子含有的电子数,再根据N=nNA计算总电子数.
B、先判断一个重水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再根据N=
NA计算总中子数.
C、根据根据N=
NA结合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计算总原子数.
D、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判断.
解答:A、一个碳正离子含有9个电子,所以1molCH3+(碳正离子)含有电子数为9NA,故A错误.
B、一个重水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1.8?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
=0.09mol,所以1.8?g?重水(D2O)中含有0.9NA个中子,故B错误.
C、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O原子,48g?O3的物质的量=
=1mol,所以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故C正确.
D、气体摩尔体积仅适用于气体,标况下,甲苯是液体,所以无法计算甲苯的物质的量导致无法计算甲苯含有的分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重水的摩尔质量是20g/mol不是18g/mol.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与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
A.测溶液pH
B.蒸发
C.溶解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引流、搅拌加速溶解、防止液体飞溅、转移固体等作用.
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操作和配制溶液中是搅拌;蒸发完毕可以用玻璃棒转移固体;玻璃棒还能起的作用是蘸取少许溶液测pH;红磷燃烧试验中引燃红磷; 在溶解固体时是用玻璃棒来加速溶解,在过滤中用玻璃棒是引导液体的流向,防止外流,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A.玻璃棒在测溶液pH时起蘸取少许溶液的作用,与过滤中用玻璃棒是引导液体的流向,防止外流不同,故A错误;
B.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蒸发完毕可以用玻璃棒转移固体,与过滤中用玻璃棒是引导液体的流向,防止外流不同,故B错误;
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与过滤中用玻璃棒是引导液体的流向,防止外流不同,故C错误;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与过滤中用玻璃棒是引导液体的流向,防止外流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玻璃棒的作用,熟悉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