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蔗糖、硫酸钡和纯碱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③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④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氯气的消毒效率低于二氧化氯。
A.②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表所列举的各组事实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陈述I | 陈述Ⅱ A SO3可与水反应 工业生产硫酸用水吸收SO3 B 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 Cl2和SO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 C 铝的最外层电子较钠多 钠的金属性强于铝 D 石墨常用作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三氧化硫易和水反应,但在工业制硫酸中用水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酸雾,阻止吸收,所以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无因果关系,故A不选;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作用,二氧化硫有漂白作用,但二者在水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生成硫酸和盐酸,Cl2+SO2+2H2O=H2SO4+2HCl,Cl2和SO2混合后不能用于漂白纸浆,无因果关系,故B不选;
C、金属性的强弱是由失电子能力决定的,钠失电子能力强于铝,所以钠的金属性强于铝,与铝最外层电子数多无关,无因果关系,故C不选;
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发生反应,可以做电解池中的电极,所以前后有因果关系,有因果关系,故D选;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固体物质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1 mol MnO2与含2 mol H2O2的溶液共热
B.1 mol铜投入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
C.1 mol铜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
D.常温下1 mol铝片投入到足量浓硫酸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1mol MnO2与含2mol H2O2的溶液共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不溶解。
B.1mol铜投入含4mol HNO3的浓硝酸中,全部溶解。
C.1mol铜与含2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不断降低成稀硫酸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D.常温下1mol铝片投入到足量浓硫酸中,铝片钝化,不溶解。
故选B
点评:特别注意浓硫酸、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SO2和Cl2分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两个试管中,两溶液的红色均褪去。加热后,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又呈现红色,该试管通入的气体是?,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2)将SO2和Cl2按1:1体积比(同温同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为检验两种气体在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应向所得溶液加入的试剂是?(填化学式)。经实验证明,SO2和Cl2在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SO2被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1)SO2;SO2与有色物质结合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2)氯化钡溶液。SO2+C12+2H2O=4H++SO42-+2Cl-
本题解析:(1)SO2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恢复到用来的颜色,而氯气的漂白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是不可逆的。所以溶液又呈红色的是SO。
(2)如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是氯气为氧化剂,SO2是还原剂,生成物一定有硫酸,据此可以通过检验SO42-来验证,因此加入的试剂是氯化钡。SO2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12+2H2O=4H++SO42-+2Cl-。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铁在氯气中燃烧,反应非常剧烈,但是生成的不是黑色固体,是产生大量棕褐色的烟,所以B项错误,其余均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