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分液时,先将上层液体倒出
B.将烧杯中刚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C.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Mg2+、Ca2+、SO42-等杂质
D.制取蒸馏水时,冷却水应由冷凝器的上口通入,下口流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分液时,先倒出下层液体,后倒出上层液体;
B、应将溶液冷却到室温时再转移溶液,否则会造成误差;
C、粗盐的提纯只能除去难溶性的物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物质;
D、制取蒸馏水时,冷却水应由冷凝器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否则会炸裂冷凝管.
解答:A、分液时,如果先倒出上层液体会导致上层液体混有下层液体,所以先倒出下层液体,后倒出上层液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如果不冷却溶液直接转移,定容后,溶液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所以要冷却溶液至室温时再转移溶液,故B错误;
C、Mg2+、Ca2+、SO42-等杂质都是可溶性的,粗盐的提纯只能除去难溶性的物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物质,所以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Mg2+、Ca2+、SO42-等杂质,故C正确;
D、制取蒸馏水时,如果冷却水应由冷凝器的上口通入,下口流出,蒸馏出来的水蒸气温度较高,急剧冷却时会导致冷凝管炸裂,所以冷却水应由冷凝器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注意蒸馏时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分液的正确操作等知识点,为易错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某烃分子中有一个环和两个碳碳双键,则它的分子式可能是
A.C4H6
B.C5H6
C.C7H8
D.C10H16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与烷烃相比应少6个氢。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HCl气体,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如果直接将导气管直接插入水中,氯化氢溶于水导致气体压强急剧降低而引起倒吸现象,所以有缓冲装置时就能防止倒吸,即适合吸收氯化氢气体.
解答:A、导气管插入溶液中,两个玻璃球有缓冲作用,气体能充分被吸收且防止倒吸,故A不选.
B、气体能充分被吸收,但能产生倒吸,故B选.
C、倒置球形漏斗插入溶液中,气体能被充分吸收,且球形管有缓冲作用而防止倒吸,故C不选.
D、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水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氯化氢反应,也不溶解氯化氢,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尾气处理装置图,难度不大,明确防倒吸装置有隔离式(如D装置)、倒立漏斗式、肚容式(如C装置)等几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要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3,不宜选用的试剂是
A.MgO
B.MgCO3
C.NaOH
D.Mg(OH)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将pH调节到3左右。如使用NaOH,pH过高导致镁离子沉淀。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把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的固体为原先溶质的是
A.Na2CO3
B.AlCl3
C.Na2SO3
D.NH4HCO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氯化铝水解,加热促进水解,最终得到氢氧化铝,灼烧得到氧化铝。亚硫酸钠极易被氧化,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钠。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CO2。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