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参考答案:⑴?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
(2)?Ca(ClO)2?
(3)?Ca(ClO)2?+?H2O?+?CO2?==?CaCO3?+?2?HClO?
(4)(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金属锡的熔点为231℃。装置A中放浓盐硫,B中放MnO2,二者用于制氯气,用熔融的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H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_处酒精灯,加热温度应大于________ ℃,待________,即可停止加热。
(6)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暴露于空气中,预期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1分)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1分)
(2)Cl2+H2O=Cl―+ClO―+H2O(2分)Sn+2Cl2
SnCl4(2分)
(3)饱和食盐水(或水)(1分)浓硫酸(1分)
(4)分液漏斗(1分)蒸馏烧瓶(1分)导气、冷凝(2分)
(5)E(1分)231℃(1分)Sn粒熔化(1分)
(6)SnCl4+2H2O=SnO2+4HCl(2分)
(7)出现白色烟雾(1分)
本题解析:(1)发生装置中生成气体,压强增大,分液漏斗中的盐酸不能顺利加到圆底烧瓶中,应用导管将A的上口与B相连,以平衡分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中的压强,四氯化锡极易水解,G为收集四氯化锡装置,应在G、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防止H中的水蒸气加入G装置,答案为:用导管将A的上口与B相连;在G、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H为吸收为反应的氯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由装置图可知,E中为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反应生成无水四氯化锡,反应方程式为:Sn+2Cl2
SnCl4,答案为:Cl2+2OH-=Cl-+ClO-+H2O;Sn+2Cl2
SnCl4;
(3)四氯化锡极易水解,进入装置E的气体应干燥、纯净,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挥发出的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用浓硫酸吸收干燥,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4)仪器A为分液漏斗,B为蒸馏烧瓶,F起导气、并冷凝四氯化锡蒸气,答案为: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导气、冷凝;
(5)熔融的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故应向加热E酒精灯,加热温度应大于金属锡的熔点,当锡融化后停止加热,答案为:E;231;锡融化;
(6)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由水解原理可知,应生成Sn(OH)4、HCl,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说明Sn(OH)4分解生成SnO2与H2O,故四氯化锡水解生成SnO2、HCl,反应方程式为:SnCl4+2H2O=SnO2+4HCl,答案为:SnCl4+2H2O=SnO2+4HCl;
(7)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生成SnO2、HCl,SnO2是固体颗粒,HCl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出现白色烟雾,答案为:出现白色烟雾.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氯气溶于水
B.食物变质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光合作用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m g二氧化锰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反应,得到nL氯气(标准状况),可确定该反应中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是? (? )
A.m/55 mol
B.m/87 mol
C.n/11.2 mol
D.n/22.4 mo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MnO2+4HCl=MnCl2+Cl2+2H2O,得到nL氯气(标准状况),氯气的物质的量为n/22.4 mol,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通常状况下,保存下列药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保存NaOH溶液
B.液溴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玻璃瓶中,用橡胶塞
C.少量金属钠块保存在煤油中,不能浸入酒精中
D.浓盐酸保存在密封的带玻璃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A项不能用玻璃塞,使玻璃塞与瓶颈粘连;B项不能用橡胶塞,液溴会腐蚀橡胶;C.金属钠会跟酒精反应,所以不能浸入酒精中,C项正确;D.浓盐酸易挥发,故应密闭保存,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