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有关说法不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不止一种离子,也可能形成不止一种分子
C.炼铁是铁矿石在高温下被氧化的过程
D.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元素种类由质子数目决定,质子数相同为同一元素;
C.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D.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
解答:A.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改变物质的状态是通过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不止一种离子,也可能形成不止一种分子,如02-,022-和02,03,故B正确;
C.炼铁是铁矿石中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被还原剂一氧化碳还原为单质铁的过程,故C错误;
D.合金材料中一定有金属,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分子原子、氧化还原反应、合金等,难度不大,注意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不止一种离子,也可能形成不止一种分子,如02-,022-和02,03.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集气装置中正确的是

A.CO2的收集
B.NO的收集
C.O2的收集
D.NH3的收集(液体为H2O)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正确;NO极易被氧化生成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正确;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所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不正确,答案选AB。
考点:考查常见气体收集方法的判断
点评: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是: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氢气,氧气;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气;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小,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氨气。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Na2O2
C.碱:NaOH、KOH、Ba(OH)2、NH3?H2O
D.铵盐:NH4Cl、NH4NO3、(NH4)2SO4、CO?(NH2)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B、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C、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D、含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铵盐;
解答:A、CO2、SO2是酸性氧化物;H2O、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Na2O、CaO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故B错误;
C、NaOH、KOH、Ba(OH)2、NH3?H2O符合碱的概念,故C正确;
D、NH4Cl、NH4NO3、(NH4)2SO4是铵盐;CO?(NH2)2是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概念分析判断,物质分类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漂粉精
B.熟石灰、白磷、胆矾
C.干冰、碘酒、氯化氢
D.空气、生石灰、赤铁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结合名称判断组成,据此解答.
解答:A.烧碱是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是液态氧气,属于单质,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化合物,白磷为P4,属于单质,胆矾水五水硫酸铜,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氯化氢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
D.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化合物,赤铁矿是氧化铁,属于化合物,故D不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类,比较基础,掌握俗称与物质组成的关系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但却不能用此法制取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
A.K2CO3溶解度较小
B.K2CO3溶解度较大
C.KHCO3溶解度较小
D.KHCO3溶解度较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KHCO3溶解度较大,向KCl和氨气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不会有KHCO3晶体析出,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碳酸钾和碳酸氢钾溶解性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