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12g石墨的物质的量是1mol,因此含C原子个数为NA,A正确;B、不能确定具体的质量,因此不能计算原子个数,B错误;C、在偏铝酸钠溶于还含有大量的水分子,而水中含有氧原子,C错误;D、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是0.1mol/L,则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NA,D错误,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容量瓶上没有标记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容量瓶上刻有温度、刻度线和规格,没有浓度,答案为C。
考点:考查仪器的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1mol,阴离子数目在NA~2NA之间
B.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2NA
C.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
D.FeCl3溶液中,若Fe3+数目为NA,则Cl—数目大于3N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1mol,阴离子数目NA。过氧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B.因为2NO2N2O4,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2NA;C.工业合成氨是个可逆反应,不能彻底完成,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NA。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烧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②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③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由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 g,共配制100 mL的溶液,取其中的20 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 mol·L-1盐酸滴定,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 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________。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参考答案:(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再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B (3)10.73%
本题解析:(1)容量瓶的检漏方法是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再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由c=n/V判断:A、D选项中使n偏小,浓度偏小;B选项中俯视刻度线,使V偏小,浓度偏大;C选项中仰视刻度线,使V偏大,浓度偏小。
(3)n(N)=5n(HCl)=0.011 5 mol,该样品中N的含量
w=×100%≈10.73%。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难溶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