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量》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7-10 18:38: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来表示,10mLA气体能分解生成15mLO2和10mLF2(同温同压下)。则: (1)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A的化学式为 ,摩尔质量为 g/mol (2)已知A分子中x个氧原子呈…—O—O—O—…链状排列,则A分子的电子式是 , 结构式是 。
2、选择题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C原子个数为NA B.等质量的C18O与NO含有的原子个数均为2 NA C.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2 NA
|
3、选择题 容量瓶上没有标记的是 A.标线 B.温度 C.物质的量浓度 D.容积
|
4、选择题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1mol,阴离子数目在NA~2NA之间
B.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2NA
C.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
D.FeCl3溶液中,若Fe3+数目为NA,则Cl—数目大于3NA
5、实验题 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烧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②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③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由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 g,共配制100 mL的溶液,取其中的20 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 mol·L-1盐酸滴定,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 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________。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