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10分)(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是??,
可用?(方法)证明胶体已经制成。
有人在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反应时,作了两种假设:
(2)假设它按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方式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假设它按碳酸钙受热分解的方式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事实上,硫酸亚铁分解为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分解温度为500℃左右),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0分,每空2分)
(1)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丁达尔效应
(2)FeSO4?△ ?FeS +2O2↑?(3) FeSO4△ ?FeO +SO3↑
(4) 2FeSO4△ ?Fe2O3 +SO2↑+SO3↑
本题解析: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是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可用丁达尔效应证明胶体已经制成;有人在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反应时,作了两种假设:假设它按氯酸钾受热分解(2KClO3==加热==2KCl+3O2↑)的方式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 ?FeS +2O2↑;假设它按碳酸钙受热分解(CaCO?=△=" CaO" + CO?↑ )的方式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 ?FeO +SO3↑;事实上,硫酸亚铁分解为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分解温度为500℃左右),
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SO4△ ?Fe2O3 +SO2↑+SO3↑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当然要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熟能生巧。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无色透明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介于1nm与100nm之间,所以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选项B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不能用来区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方法是?(?)
A?加碘酒? B?利用焰色反应? C?应用丁达尔效应? D?测溶液的PH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一定量某物质的溶液,其质量分数为0.2A,当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后,其质量分数小于0.1A,则该溶液的密度?(?)
A.大于水的密度
B.小于水的密度
C.等于水的密度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分散系,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A、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胶粒不一定带电,液体分散剂若为非电解质,则不能导电,故C错误;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故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