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
(2)如何进行操作?
(3)实验现象是___。
2、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饱和食盐水、导线、直流电源(用 “
”或“
”表示)、烧杯、灵敏电流计(用“
”表示)和两个电极棒(分别是M、N) 进行电化学实验探究。
甲同学安装好仪器,接好直流电源通电几分钟,发现M处溶液逐渐变浅绿色,过一段时间,溶液变得浑浊且逐渐出现红棕色。
乙同学所用的仪器和甲同学的看上去相同,但接好直流电源通电几秒钟,却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马上停止通电。
丙同学安装好仪器,线路闭合几秒钟后,却没有发现明显现象,他又很快接入灵敏电流计,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根据上述同学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M电极棒材料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N电极棒材料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
(2)在下列虚框内完成对应三个同学的装置图:

(3)按下表要求写出三个同学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甲同学实验时观察到M处溶液出现浑浊后转为红棕色现象的原因:________。
(5)丙同学为了保护M电极不被腐蚀,他可以将N电极棒更换为(写化学式) __________。为验证该防护方法有效,他又做下列对比实验:接通电路2分钟后,分别在M电极区滴入2滴黄色K3Fe(CN)6]溶液,发现没有更换N电极棒的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他还可选用的检验试剂是____________。
3、实验题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KMnO4酸性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下图中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确证的产物是,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
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lmol·L-1 NaOH、0.01 moI·L-1KMnO4、淀粉- KI 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5、实验题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I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