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实验现象及操作、物质的用途解释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B.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
C.铁、铝与冷浓硫酸或硝酸发生钝化反应;
D.氨水为弱碱溶液,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
解答: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为碱溶液,也可能为水解成碱性的溶液,故A错误;
B.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溶液中可能存在Cl-、SO42-等离子,溶液检验SO42-离子,应加入盐酸,如无沉淀,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
C.铁、铝与冷浓硫酸或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起到保护作用,故C正确;
D.氢氧化铝能溶解于强碱溶液,氨水为弱碱溶液,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检验等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盐类水解、离子的检验以及两性化合物的知识,为中学阶段常考查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Z—与M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离子半径Z—<M2+
B.MX2与水发生反应时,MX2只做氧化剂
C.X、Y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MX2、MZ2两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则X是氧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且Y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的,所以Y应该是Al元素。Z—与M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所以根据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Z是氯元素,M是Ca元素。A不正确,原子半径Y>Z,离子半径Z—>M2+;MX2与水发生反应时,MX2只做还原剂,水是氧化剂,B不正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正确;D不正确,MX2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1,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淀粉水解并用Cu(OH)2碱性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有:
①加热;
②滴入稀硫酸;
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④加入NaOH溶液中和,以上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加热既是淀粉在酸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的条件,也是其水解产物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的条件.滴入稀硫酸用来催化淀粉水解,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各类物质中,在固态时只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
A.强碱
B.强酸
C.金属族
D.非金属单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强碱通常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它们的成分都中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阴离子构成,固态时都是离子晶体,A对;强酸有含氧酸如硫酸、硝酸,有无氧酸常见的如盐酸,都是由极性键构成极性分子,固态时是分子晶体,排除B;金属镁中金属阳离子跟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作用力,许多金属离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排除C;非金属情况比较复杂,常温时呈气态、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常温固态的非金属有的是分子晶体,如硫、磷等,有的是原子晶体,如金刚石、硼、单晶硅等,它们都不是离子晶体,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比H2O稳定
B.O2-半径比Na+的半径小
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2或8的稳定结构
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错误,H2O比H2S稳定
B 错误O2-半径比Na+半径大
C 错误,PCl5中,P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个
D 正确,最长的周期是第六周期,含有32种元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