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反应,最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是( )
A.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
B.直接加热稀氨水
C.用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D.(NH4)2CO3固体受热分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实验室用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Ⅰ.(1)配制250mL0.1mol/L盐酸溶液需要浓盐酸(密度为1.2g/mL,质量分数为36.5%)的体积为______.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造成浓度偏高的操作是______.
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至室温就转入容量瓶中;
B.洗涤烧杯和玻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
Ⅱ.(1)某学生设计的用该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氯气的装置如图:

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乙中盛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
丙中盛的试剂是______.
(2)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该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标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______mL,而实际值明显少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有:
①______;②______.
(3)若将制得的少量氯气通入无色的饱和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______色,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则溶液分为两层,下层是显______色,这种操作叫做______.
(4)若将制得的氯气制成饱和氯水,则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Ⅰ(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1.2×36.5%36.5mol/L=12.0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盐酸的体积,设浓盐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2.0mol/L=250mL×0.1mol/L,解得:x≈2.1.
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2.1mL.
故答案为:2.1mL.
(2)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恢复室温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所以操作顺序是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
(3)A.溶液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未冷却到室温,趁热将溶液到入容量瓶,并配成溶液,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B.洗涤液中含有溶质氯化氢,移入容量瓶中溶质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AC.
Ⅱ(1)实验室用第一个装置制备氯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因HCl和H2O的挥发,逸出的氯气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若需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就应进行净化.可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使氯化氢溶解于饱和食盐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大大降低),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经这样的净化处理,氯气就较纯净了,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用盛有NaOH溶液的装置收集,
故答案为:①MnO2+4H++2Cl-=Mn2++Cl2↑+2H2O
②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浓H2SO4.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4mol? 22.4L
0.02L×12.0mol/L=0.24mol? V
所以V=0.24mol4mol×22.4L=1.344L=1344?mL.
二氧化锰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消耗氯化氢,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都会导致盐酸浓度变小.
故答案为:1344?mL;?①部分浓盐酸挥发了;②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稀盐酸不能被氧化成氯气.
(3)氯气氧化性很强,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碘水呈棕黄色.
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水中,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所以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该操作为萃取.
故答案为:棕黄;Cl2+2I-=2Cl-+I2;紫红;萃取.
(4)次氯酸见光受热易分解,饱和氯水应保存在细口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冷暗处.
故答案为:保存在细口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冷暗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
B.装置②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是原电池,锌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1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设计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

(1)A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①提出假设假设一______.假设二______.假设三______.假设四H2O使布条褪色
②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提出的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不需要作答)
③实验过程
实验①:______;实验②:______.实验③: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④得出结论______.
(3)用量筒取20mL氯水,倒入已检查完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mL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2),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______(填“上层液”或“下液”),再装入如图3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
(4)上述制备并吸收氯气装置的缺点是______,如何改进______,在图4框中画出改进的实验装置图______.
参考答案:(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氧化物、气体、弱电解质写化学式,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1-△.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1-△.Mn2++Cl2↑+2H2O;
(2)①氯水中含有氯气、盐酸、水和次氯酸,可分别根据这四种物质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假设假设一:盐酸能使红色布条退色;假设二:氯气使红色布条退色;假设三:HClO能使布条退色;假设四 H2O使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盐酸能使红色布条退色;氯气使红色布条退色;HClO能使布条退色;
③实验①: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到红色布条上,红色布条不退色,说明盐酸没有漂白作用;实验②:用把干燥的红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红色布条不退色,说明氯气没有漂白作用;实验③: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滴到红色布条上,红色布条不退色,说明盐酸没有漂白作用;把干燥的红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红色布条不退色,说明氯气没有漂白作用;
④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使红色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次氯酸使红色布条退色;
(3)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呈黄绿色的为下层液;由于氯气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上层液中有次氯酸,所以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上层液,
故答案为:下层液;上层液;
(4)氯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加入尾气处理装置,因氯气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尾气处理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改进的实验装置图为:
,
故答案为: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