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常温工作原理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

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电极的材料是石墨
B.若乙池中某一电极质量增加4.32g时,理论上消耗氧气为448ml
C.在此过程中,甲池中OH-向通乙醇的一极移动
D.在此过程中,乙池溶液中电子从M电极向N电极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入乙醇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M 为电解池的阴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N 为电解池的阳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所以阳极为惰性电极,N电极的材料是石墨,M电极的材料为铁,A 错误。
若乙池中某一电极质量增加4.32g时,增加的是银的质量,4.32/108=0.04,得到0.04mol银,转移0.04mol电子,上消耗氧气为224ml,B 错误
甲池为原电池,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向通乙醇的一极移动,C 正确。
乙池溶液中电子从N电极向M电极移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已知某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B.充电时阴极反应:Ni(OH)2-e-+OH-═NiOOH+H2O
C.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值都不变,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充电时Cd电极接电源负极
参考答案:A、放电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此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OH-向负极移动,故A错误;
B、充电时是电解池,此时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d(OH)2+2e-=Cd+2OH-,故B错误;
C、根据电池反应:Cd+2NiOOH+2H2O放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航天飞机常采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采用先进的甲烷电池为电能来源的,该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
(1)电极反应?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 L O2时,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开始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CH4-8e-+10OH-=CO32-+7H2O? 2O2+8e-+4H2O=8OH-
(2)1.0mol?(3)增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在实验中需要测量溶液的体积,所以需要量筒,同时还需要测量温度,所以需要温度计;在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热量损耗,而金属铜是热的良导体,所以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根据实验数据知两次实验中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所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Q=4.18KJ·℃-1· Kg-1×0.1kg×3.4℃=1.4212 KJ。因为反应中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所以?H=
kJ·mol-1,因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6.8 kJ·mol-1;KOH属于强碱,对属于结果无影响,但醋酸属于弱酸,溶于水会吸热,因此测定结果有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锌是(?)?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NO3)2溶液[
B.加BaCl2溶液即可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Ba(NO3)2溶液即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错,若溶液中有SO32-,也有上述现象;B错,加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银等;C正确,先加稀盐酸酸化,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错,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