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MgSO4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Mg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只生成Mg(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MgCO3和Mg(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MgCO3和Mg(OH)2均不带结晶水)
(1)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Mg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
(2)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必要的试剂,证明沉淀物中只有碳酸镁。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编号表示);
②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生成物中只有MgC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若Mg(OH)2和MgCO3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置和E装置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数据有:W1:样品的质量,W2:反应后装置B中残渣的质量,W3:反应生成水的质量,W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测定其组成,至少需要其中____个数据,请将可能的组合填入下表中(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
参考答案:(1)Na2CO3+MgSO4+H2O=Mg(OH)2↓+Na2SO4+CO2↑.(2) ①A→C→B. ②无水硫酸铜③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3)①将装置B中滞留的水蒸气和CO2吹入后面的装置中以完全吸收。②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和CO2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③2可能组合为:W1W2W1W3W1W4W2W3W2W4W3W4。
本题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方程式为Na2CO3+MgSO4+H2O=Mg(OH)2↓+Na2SO4+CO2↑.(2)用A加热物质,然后用B通过检验水的存在来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最后用C澄清的石灰水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存在及含量。(3)采用该装置,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是为了将装置B中滞留的水蒸气和CO2吹入后面的装置中以完全吸收。A、E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和CO2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根据给定的物质质量等数据可看出要想确定物质组成至少需要两个数据,这些可能的组合为W1W2W1W3W1W4W2W3W2W4W3W4。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5分)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放到?灼烧成灰烬。
A.试管? B.瓷坩埚
⑵第2步:Iˉ溶液的获取。操作是将灰烬转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充分搅拌,煮沸,?。(填操作名称)
⑶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填代号)A.新制氯水? B.H2O2 C.KMnO4溶液
理由是?。
⑷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参考答案:(1)B(2)玻璃棒,过滤(3)B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会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并不能证明一定产生了乙烯
B.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先将C2H5Cl与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再加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C.苯中混有苯酚可加入过量浓溴水过滤除去
D.作为重结晶实验的溶剂,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该很大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蒸馏的方法可将海水淡化 ②除去CO2中混有的CO: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③向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④加入适量的盐酸可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胶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①前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多种,如: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蒸馏法,故①正确;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故②错误;
③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含有SO42-或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故③错误;
④Fe(OH)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除去了旧杂质,同时没有引入新杂质,故④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9分)有如下两个反应(反应所需的其他条件和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已略去):
①X+Y
Z+P+Q;②Z+Q
X+H+Y。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来完成:
(1)若X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剂的盐,反应①是化学工业上制取单质Q和化合物Z的重要方法。则Z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中阴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在酸性条件下,若将化合物H加到含Fe2+的溶液中,溶液从浅绿色变成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一种含氧酸盐,可用于实验室中检验水的存在。1个X的酸根离子中共含有50个电子,其中含有一种元素R,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X单质的熔点是112.8 ℃,则R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晶体。
(3)若X是(2)中的含氧酸盐,当以石墨作电极电解X溶液时,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原溶液体积为1升,C(H+)=1×10-6mol/L。电解一段时间,当阳极收集到56ml(标况下)气体是,假定溶液体积不变,阴极棒将增重______g,此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为_____。
参考答案:(1)
?;2H++2e-=H2↑;Cl2+2OH-====Cl-+ClO-+H2O
2Fe2++ClO-+2H+====2Fe3++Cl-+H2O
(2)第三周期第ⅥA族;分子
(3)4OH--4e-=2H2O+O2↑;0.64g;2(每空1分)
本题解析:(1)由“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剂的盐”可判断X是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是化学工业上制取氯气(Q)和氢氧化钠(Z)的重要方法,说明X是氯化钠的判断正确。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H)、氯化钠(X)和水(Y),由于次氯酸钠是常见的强氧化剂,亚铁离子是常见的还原剂,根据“溶液从浅绿色变成黄色”判断氧化产物为铁离子,次氯酸根离子中的氯元素显+1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若降为0价生成的氯气可以氧化亚铁离子进一步降至-1价,因此次氯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应为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就可以配平。
(2)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1个硫酸根离子恰好含50个电子,其中的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电子层数是3,R为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非金属单质硫的熔点较低可判断为分子晶体。
(3)通过第2小题分析明确了是电解硫酸铜溶液,则阳极电解氢氧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算出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而阳极电解了多少氢氧跟就可产生多少氢离子,从而算出电解后的PH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