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为了不造成环境污染,需使其转化为N2。下列能使它发生该转化的试液是
A.H2SO4
B.NaOH
C.NH4Cl
D.NaNO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要使NaNO2转化为N2,N的价态要从+3价降为0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则应加入还原剂。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与Fe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使溶液变红色的是
A.盐酸
B.Cl2
C.CuSO4溶液
D.稀H2SO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要使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需有Fe3+生成,与Fe反应生成的Fe3+只有Cl2。故选B。
考点:铁及其化合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的化学性质应用,主要考查铁是变价金属,遇强氧化剂被氧化为三价铁,和弱氧化剂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C处先变红,说明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后褪色,则证明氯气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物质;d处立即褪色,也可能是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中和了NaOH;D处变红说明Cl2将Fe2+氧化为Fe3+,证明还原性:Fe2+>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用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取K2FeO4,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解答:A、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a处变蓝、b处变橙色,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故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C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故B错误;
C、Cl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了氢氧化钠红色退去,不能证明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Cl2将Fe2+氧化为Fe3+,试纸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证明还原性Fe2+>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考生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氯气以及其它物质的相关化学性质,把握离子检验方法和特征反应的现象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化学规律中经常会有特例,下列有关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常温时pH=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D.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B.常温时,pH=7的溶液中C(H+)=C(OH-);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
D.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果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
解答:A.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故A错误;
B.常温时,pH=7的溶液中c(H+)=c(OH-),则溶液呈中性,故B正确;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常温下不发生,故C错误;
D.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果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甲烷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涉及知识点较综合,易错选项是A,注意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明确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气体中,属于无毒气体的是
A.Cl2
B.NO
C.O2
D.CO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O和NO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输送样的能力,Cl2有剧毒。氧气是人体必需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