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达到平衡,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C.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D.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C的浓度为0.6 mol·L-1,用物质C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所以A项错误;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L-1·s-1,所以B错误;2 s 时物质A的转化率应为30%,所以C项错误。本题要注意的是:容器的体积是2 L,时间是2 s。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氧气中的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水中的H—O—H键需要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2Q1+Q2>Q3
B.2Q1+Q2>2Q3
C.Q1+Q2<Q3
D.2Q1+Q2<2Q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氢气燃烧是一放热反应,同时释放出光能。依据反应方程式2 H2+O2====2H2O,知2Q1+Q2>2Q3。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将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对化学问题的进一步认识。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讨论。
问题1: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变化。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等各种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外界条件变化的关系请你运用一句话进行总结:______________。
问题2:不同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千差万别。在复杂的反应中,要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已知NH4++AlO2-+H2O=Al(OH)3↓+NH3·H2O,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Al3+、H+、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并不断搅拌,依次发生了数个离子反应;其中
(1)第二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最后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问题3: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决定了反应方程式计量数的复杂性。对下列化学反应:
8KMnO4+15Kl+17H2SO4→8MnSO4+5I2+5KIO3+9 K2SO4+17H2O
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不是5,可能的配平系数还有许多组。请你再写出一个配平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4:1840年盖斯根据一系列实验事实得出规律:“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这是在各反应于相同条件下完成时的有关反应热的重要规律。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金刚石、s)+O2(g)=CO2(g):△H=-395.41kJ/mol,C(石墨、s)+O2(g)=CO2(g):△H=-393.51kJ/mol,则金刚石转化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参考答案:问题l: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1)第二个反应为:Al3++3OH-=Al(OH)3↓
(2)最后一个离子反应为:Ai(OH)3+OH-=AlO2-+2H2O
问题3:4KMnO4+5Kl+7H2SO4→4MnSO4+I2+3KlO3+3K2SO4+7H2O
(其他合理答案也正确)
问题4:C(金刚石、s)=C(石墨、s):△H=-1.90kJ/mol.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B.两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C.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D.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例如H2O2中含有O—O非极性键。C项错,如CH3CH2OH(酒精)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D项错,例如由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原子晶体的熔点可能比由离子化合物构成的离子晶体的熔点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Mg2+、Al3+、SO42-、I-,分别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入氯水时,溶液呈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离子中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的是
A.Mg2+
B.Al3+
C.SO42-
D.I-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①加入氯水时,溶液呈黄色,证明有单质碘出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可以是硫酸钡沉淀;
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镁,证明含有镁离子.
解答:①加入氯水时,溶液呈黄色,证明含有碘离子,碘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碘单质,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镁沉淀,一定会含有镁离子,可能含有铝离子,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铝可以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中.
所以离子中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的是铝离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离子共存,要掌握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存在的离子,排除与该离子反应的离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