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右图中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
?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三决定: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通常用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用表示。
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实质: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容易,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按 Au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 5.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6.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作负极。 7.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陔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与H2反应,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元素甲的单质能从非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如,说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6.相互化合后的价态:如,说明O 的非金属性强于S。7.其他:如CuCl2,所以C1的非金属性强于S。?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半径:Na>Mg >Al,Na+>Mg2+‘>Al3+。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如半径: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半径:(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最高价阳离子有此规律)。?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半径大小为:阳离子< 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微粒半径越小,如半径:。5.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与S同主族的氧元素的阴离子进行比较,半径:,且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项重要规律相等规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2012·北京大兴一模](11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①-⑦相关元素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由②④⑤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3)甲、乙是由②③④三种元素中一种或两种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阴离子,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甲与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则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乙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4)已知在25℃、101 kPa下,⑦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每转移l mol电子时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5)以⑥的单质材料为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有吸附性的难溶物R,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分)(1)Na>Al>O?HNO3>H2CO3>H2SiO3?(2)CO32-+H2OHCO3-+OH-(3)?3CO+Fe2O32Fe+3CO2?(4)SiH4(g)+2O2(g)=SiO2(s)+2H2O(l)?ΔH=-1520.0 kJ·mol-1(5)Al-3e-=Al3+?Al3++3HCO3-=Al(OH)3↓+3CO2↑或Al-3e-+3HCO3-=Al(OH)3↓+3CO2↑
本题解析:(1)④、⑤、⑥分别是O、Na、Al,据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②、③、⑦分别是C、N、Si,据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C>Si,故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NO3>H2CO3>H2SiO3。(2)由C、O、Na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是Na2CO3,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因CO32-的水解溶液呈碱性。(3)C、N、O三种元素中一种或两种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阴离子有N2、O2、CO、NO、C22-和O22-,其中N2、CO和C22-的电子总数均为14,符合题设条件的甲、乙分别是C22-和CO。甲与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CaC2,其电子式为;CO在工业上用于铁的冶炼。(4)Si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为SiH4,Si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iH4+2O2=SiO2+2H2O,1molSiH4完全燃烧转移8mol e-,同时放出热量:190.0kJ×8=1520.0 kJ,所以Si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4(g)+2O2(g)=SiO2(s)+2H2O(l)?ΔH=-1520.0 kJ·mol-1。(5)用Al作阳极电解NaHCO3溶液时,Al失去电子生成Al3+,Al3+在阳极附近与溶液中的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有吸附性的难溶物Al(OH)3,同时放出CO2气体。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D.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方向必然相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同一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能量相同、自旋方向相反,即运动状态不一样,所以A、B错误;C中因为M层前没有M层与L层的能级交错,所以M层上的电子能量一定大于L层上的电子的能量;D中3p能级有3个轨道,按洪特规则,应占据其中2个,且自旋方向相同。
4、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2—)>r(Q—)>r(Y2—)> r(Z3+)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不一定与Y、W同主族C.元素X的氢化物与Q的氢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D.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出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Al元素、W为S元素、Q为Cl元素。A、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S2?>Cl?>O2?>Al3+,正确;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最外层电子为6,与Y、W一定同主族,错误;C、元素X的氢化物为NH3,Q的氢化物为HCl,二者化合生成NH4Cl,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正确;D、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NO3、Al(OH)3、H2SO4、HClO4,都能与强碱反应,正确。
5、填空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用上表中的字母代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卤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第ⅠA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i、j (2)k (3)b (4)第3周期第ⅡA族
本题解析:卤族元素属于第ⅦA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是0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