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同学在做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棕红色的烟.根据该现象判断此同学做的实验是( )
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钠在氯气中燃烧
参考答案:A、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烟,故A错误;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红色的烟,故B正确;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故C错误;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当大量氯气泄漏时,下列应对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附近人员戴上用烧碱溶液浸湿的口罩躲到低洼处的水塘边
B.附近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上风方向向高处转移
C.消防人员先戴上防毒面具再进入现场
D.消防人员向氯气泄漏处洒烧碱溶液
参考答案:A.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氯气泄漏时,要人群向高处疏散,氯气能和碱反应生成盐,但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如果用浸有烧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虽然能减弱氯气的毒性,但人易被氢氧化钠腐蚀,故A错误;
B.氯气能溶于水,其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氯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疏散,故B正确;
C.氯气有毒,消防人员先戴上防毒面具再进入现场,可防止中毒,故C正确;
D.因为氯气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NaClO)、氯化钠和水,生成了无毒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物质与氯气反应制得漂白粉的是
A.Na
B.Ca(OH)2
C.H2
D.H2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应由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制得。所以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下图5个装置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这些装置进行常见物质的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进行完善或评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填写名称)为原料制取Cl2,仪器乙的名称是?。
(2)利用(1)中装置和药品,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所得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向所得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
实验Ⅰ获得结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选“合理”,则无需填写理由):?。
实验Ⅱ获得结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选“合理”,则无需填写理由):?。
(3)利用(1)中装置还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较Cl-和S2-的还原性强弱。则C中预期出现的现象是?。
(4)将B、D、E装置相连接(打开止水夹a和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c),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将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一段时间后,欲用D装置探究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再?以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观察现象。
参考答案:(1)(4分)二氧化锰?(圆底)烧瓶
(2)(4分)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3)(2分)产生淡黄色沉淀
(4)(2分)关闭a、b,打开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NO2逸出与水接触(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本题解析:(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试剂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判断仪器乙是圆底烧瓶。
(2)由于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所以直接利用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有漂白性,因此结论不合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因此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所以结论是不合理的。
(3)由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硫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硫,所以C中预期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产生淡黄色沉淀。
(4)要用D装置探究NO2与水的反应,则应该首先关闭a、b,打开c;然后用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NO2逸出与水接触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气体,溶于水后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 )
A.SO2
B.CO2
C.Cl2
D.NH3
参考答案:A.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生成一种酸,故A错误;
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一种酸,故B错误;
C.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生成两种酸,故C正确;
D.NH3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生成一种碱,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