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某小组计划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填写下列空白。
(1)同学们选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经讨论认为甲装置有两个方面会引起较大误差,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乙。乙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实验前后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mL。

参考答案:
(1)(1分)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 强变大。
(2)(2分)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
(3)(3分)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消除了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V1-V2
本题解析:(1)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一定要短进长出,增大压强原理将水排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量筒内导管应伸入量筒底部;
(2)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
(3)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滴定管的数值零刻度在上方,两次的体积之差为测定的氢气的体积(注意应保持干燥管与滴定管内液面等高),所以答案V1-V2。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图所示实验中能顺利完成的是

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B.分液
C.制氢氧化亚铁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错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需玻璃棒引流
B 对 分液用分液漏斗,漏斗颈紧贴烧杯内壁
C 错 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面,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试管壁污染胶头滴管的尖嘴部分
D 错 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只用溴水一种试剂可鉴别甲苯、乙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液体
B.将乙醇加热到170℃可制得乙烯
C.用乙醇、冰醋酸及pH=0的H2SO4加热可制乙酸乙酯
D.用饱和的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需要使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C、需要使用浓硫酸;D、应该用饱和NaHCO3溶液。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
| Cu(OH)2
| Fe(OH)2
| Fe(OH)3
|
开始沉淀pH
| 6.0
| 7.5
| 1.4
|
沉淀完全pH
| 13
| 14
| 3.7
|
⑴ 步骤Ⅰ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所需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⑵ 步骤Ⅱ的目的是除硫酸亚铁。操作步骤是先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调整溶液pH在一定范围之内,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
①写出用H2O2溶液除去硫酸亚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整pH 的范围应该在____________之间。
⑶ 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将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膜出现时,停止加热,_____________,水浴加热烘干。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
⑷ 该同学用CuSO4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 mL? 5%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0.1 mol·L-1 FeCl3和CuSO4溶液各1 mL,摇匀,观察到滴入FeCl3 溶液的试管产生气泡更快,由此得到结论:Fe3+对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效率比Cu2+高,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原因?。
(5)16克硫酸铜固体投入水中形成1升溶液,则该溶液显?性(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总数?0.1NA(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若在上述新配制溶液加入稀硫酸再加入铁片产生氢气速率会明显加快,原因是?;室温下、若在上述新配制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__mol·L-1(Kap[Cu(OH)2]=2.2×10-20)。
参考答案:(17分)⑴ 溶解(2分)、过滤(2分)?⑵①2Fe2++H2O2 +2H+=2Fe3++2H2O(3分)?②3.7-6.0(2分)
⑶ 冷却结晶(2分)?防止CuSO4·5H2O晶体分解(2分)
⑷ 错误 (1分)?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所用溶液的阴离子不同,无法比较阳离子的催化效率(2分)
(5)酸性?大于 形成原电池? 2.2×10-8
本题解析:(1)步骤Ⅰ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所以所需操作的名称是溶解和过滤。
(2)①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则H2O2溶液除去硫酸亚铁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 +2H+=2Fe3++2H2O。
②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是6。0,氢氧化铁完全沉淀的pH是3.7,所以调整pH 的范围应该在3.7~6.0之间。
(3)溶液加热蒸发至有晶膜出现时,停止加热,然后冷却结晶即可。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可以防止CuSO4·5H2O晶体分解。
(4)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所用溶液的阴离子不同,无法比较阳离子的催化效率,所以结论是错误的。
(5)硫酸铜溶于水,铜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由于1个铜离子水解生成2个氢离子,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总数是增加的。铁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从而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溶液的pH=8,则溶液中OH-的浓度是10-6mol/L,则根据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常数可知,溶液中c(Cu2+)=
。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大,对学生的要求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A.用25 mL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 mL NaOH溶液
B.用100 mL量筒量取5.2 mL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 g氯化钠
D.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盐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如可以量取14.80mL的溶液,错误;B、100 mL量筒的最低刻度为10mL,无法读取5.2mL,错误;C、托盘天平精确到0.1,可以称取25.2 g氯化钠,正确;D、100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100mL的溶液,错误,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