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溶液,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并对溶液B进行电解处理的实验流程如下:

(1)试剂a应选用?(填写名称);
(2)步骤I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填写仪器名称);
(3)写出步骤Ⅱ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离子方程式是?,欲对气体E进行干燥和吸收,需选用下列装置中的?(填写序号);

(5)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气体E??。
参考答案:(1)稀盐酸
(2)烧杯、玻璃棒
(3)2FeCl3+Cu=2FeCl2+CuCl2
(4) MnO2+4H++2Cl-
Mn2++Cl2↑+2H2O;②④
(5)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Cl2。
本题解析:分析流程中的物质及其化学反应,废铁屑中加入热碱液是为了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与Fe反应生成Fe2+的试剂只能选用HCl,才能由A经Cl2氧化后生成FeCl3,若换成H2SO4、HNO3等其他酸,则引入SO42-、NO3-等杂质。过滤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2FeCl3+Cu=2FeCl2+CuCl2,则B中含有FeCl2、CuCl2、FeCl3等溶质,将其电解时,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先析出Cu,阳极生成Cl2,但是由于氧化性Fe3+>Cu2+,则Fe3+一定放电成Fe2+后才有Cu单质析出;Cl2的实验室制法为MnO2与浓盐酸反应,则Cl2中混有HCl、H2O等杂质,干燥Cl2用②,吸收Cl2用④;Cl2的检验方法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需加入碎瓷片目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时,将1体积乙醇沿烧杯器壁缓缓注入3体积的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加热混合液时,应小心加热使温度缓缓上升至所需温度
C、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伸入液面之下,而不是液面之上
D、收集乙烯气体时应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4)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2H4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① 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I?;II?;III?;IV?(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NaOH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溴水? D、品红溶液
②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③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
(1)C2H5OH
CH2=CH2? +H2O?(2分,条件1分,方程式1分)
(2)防暴沸?(1分)
(3)C D?(2分,多选一个倒扣一分)
(4)① D A D B 或 D A D C?(每空1分)
② I中品红褪色?(1分)
③ III中品红不褪色,IV中KMnO4?溶液褪色或溴水褪色?(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实验中,先用制的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毕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
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m1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2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g、生成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
| 实验装置
| 实验药品
| 制备原理
|
甲小组
| A
| 氢氧化钙、硫酸、硫酸铵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乙小组
| ②
| 浓氨水、氢氧化钠
| 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 ③?。
|
(4)甲小组用所测得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乙小组用所测得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氨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
参考答案:(1)圆底烧瓶(2分)(2)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3分)(3)①Ca(OH)2+(NH4)2SO4
CaSO4+2NH3↑+ H2O;(2分)②B(2分)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
NH3·H2O
NH4+ + 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2分)(4)5V1:7(m1- m2) (2分)(5)浓硫酸吸收了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2分)碱石灰(氯氧化钠、氧化钙等)(2分)。
本题解析:(1)写出仪器a是圆底烧瓶。(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将导管接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水握住试管,有气泡产生,放手后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3)①氢氧化钙和硫酸铵共热生成硫酸钙和氨气,方程式为Ca(OH)2+(NH4)2SO4
CaSO4+2NH3↑+ H2O;②乙小组用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制备氨气不需加热,故选用B装置。浓氨水中存在NH3+H2O
NH3·H2O
NH4+ + 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NH3的溶解度减小,NH3从氨水中析出,③同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生成大量OH-,促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生成更多NH3,从而使NH3从氨水中析出。(4)甲小组2NH3+3CuO
3Cu+N2+3H2O,由此可知,m1- m2为参加反应的CuO中氧的质量,物质的量为(m1- m2)/16,即NH3中H的物质的量为(m1- m2)/8。测的N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1L,则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V1/22.4,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V1/22.4): (m1- m2)/8,化简得V1/[2.8 (m1- m2)]
(5)洗气前装置D前后的质量差包含未参加反应的NH3,使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比值减小。要使没定值准确,只要找一种不吸收NH3的干燥剂即可,故可选用碱石灰。
【考点定位】本题通过NH3和氨气中N、H原子个数测定来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涉及到仪器的识别、气密性的检查、实验误差解释、相关计算、实验评价及设计。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3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3)实验小组成员观察乙试管内液体变化是?。
(4)充分反应后,若甲试管中有铜片剩余,继续向甲中加入
溶液,发现铜片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填字母)
A.40.32L
B.30.24L
C.20.16L
D.13.44L
参考答案:(13分)
(1)Cu+2H2SO4
CuSO4+SO2↑+2H2O(2分)
(2)NaOH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2分)
(3)品红溶液褪色(2分)
(4)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5)D(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A~F属于下列物质中的六种物质: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氟水、水、锌粒、铜片、食盐、高锰酸钾、氯化钙、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氧化铜、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氨气、氮气、氧气。
实验现象;
(1)D物质由黑色变为红色
(2)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无色透明的E中得到蓝色溶液
(3)点燃的镁条伸入无色无味的F中.镁条表面生成一种灰黄色固体物质。将该发黄色物质放入水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通过分析回答:
l、写出A~F的物质名称:
A?,B?,C?,D?,E?,F?。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与B?;
C与D?;
E与无水硫酸铜?;
F与Mg?;
F与Mg的反应产物与水?。
参考答案:1、A、浓氨水;B、氧化钙;C、氨气;D、氧化铜;E、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水;F、氮气。?
2、NH3·H2O+CaO= NH3↑+Ca(OH)2;
2NH3+3CuO
N2+3Cu+3H2O;
CuSO4+5H2O= CuSO4·5H2O
N2+3Mg
Mg3N2
Mg3N2+6H2O="3Mg" (OH)2+ 2NH3↑
本题解析:“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此气体只能是NH3,结合题意,F就是N2。因此,从限定的反应物中,只能设法从氨水中获取.然后结合发生装置特点(固、液、不加热)及其他实验现象,便可推断其他的物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