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8 06:36: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氧化物与强还原剂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弱电解质被稀释时,离子浓度一定减小 C.1 mol某气体的体积是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一定是标准状态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选项错误,质量的单位应为g、kg。B选项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固体不能用体积与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考点:物质的量基本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204×1024个H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49克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标准状况下44.8L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参考答案:1.204×1024个H2O的物质的量为1.204×10246.02×1023mol-1=2mol; 49克H2SO4的物质的量为49g98g/mol=0.5mol; 标准状况下44.8LN2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2mol; 故答案为:2;0.5;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Na2O2曾经是潜水艇或航天器中最理想的供氧剂。下表是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均为体积百分含最)。
?
| 空气 成分
| 人体呼出 气体成分
| N2
| 78%
| ? 74%
| O2
| 21%
| ? 16%
| H2O
| 0. 5%
| ? 6%
| CO2
| 0. 03%
| ? 4%
| ? (1)已知一个人一天大约要产生16 mol CO2。若全部被Na2O2吸收,需要Na2O2________ g。 (2)若要使被吸收的CO2与产生的O2体积相等,就需 要在Na2O2中添加KO2.计算要达到该目的.Na2O2与KO2的物质的量比例是?。 已知:4KO2+2CO2=2K2CO3+3O2 (3)计算100 L空气经过人体呼吸后,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保留2位小数)____?L。 (4)为保持航天器中空气成分恒定,并充分利用资源,需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处 理,无用物质排出航天器。100 L空气经过人体呼吸后,欲使呼出的气体经过处理后恢复原空气成分且体积仍为100 L(可供使用的化学试剂只有Na2O2).通过计算回答:若先利用CO2,还需要利用水蒸气,求需要水蒸气体积?L。
参考答案:(1)1248? (2)n(Na2O2):n(KO2)=1:2?(3)V(O2)=16.86L (4)4.10
本题解析: (1)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设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g? 2mol x? 16mol x= =1248g (2)Na2O2和 C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KO2和 CO2反应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根据反应方程式知,要使被吸收的CO2与产生的O2体积相等,则参加反应的n(Na2O2):n(KO2)=2:4=1:2 (3)呼吸前后,氮气不参加反应,所以氮气的量不变,呼入的气体中氮气体积=100L×78%=78L,氮气的量不变,所以呼出的气体体积=78L÷74%=105.4L,所以V(O2)=78L/74%×16%=16.86L。 (4)呼入气体中氧气的体积=100L×21%=21L,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16.86L,所以氧气体积减少为(21-16.86)L=4.14L?O2。 二氧化碳气体增加的量=78L/74%×4%-100L×0.03%=4.22L-0.03L=4.19L,将增加的CO2用Na2O2吸收,生成O2是二氧化碳的一半为2.095L,为补足减少的4.14L?O2,还需要2.045L?O2,则需要用Na2O2吸收 H2O体积为氧气的2倍=2.045L×2=4.09L,剩余的水=6.32L-4.09L=1.73L液化回收。还需要水蒸气参加反应,需要水蒸气的体积是4.10L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现有一份含有FeCl3和FeCl2的固体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②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③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8.7g. 实验2: ①称取与实验1中相同质量的样品,溶解;②向溶解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③再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④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得到固体Fe2O36.40g.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时通常会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其作用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2的步骤②中通入足量Cl2的反应:______. (4)用容量瓶配制实验所用的NaOH溶液,下列情况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 A.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 B.没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转入容量瓶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砝码上沾有杂质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5)检验实验2的步骤④中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 (6)该小组取来的样品中含有FeCl2的质量为______g.
参考答案:(1)溶解所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F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Cl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使被氧气氧化产生的FeCl3重新转化为FeCl2;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防止溶液里的Fe2+被氧化; (2)Cl2将FeCl2氧化生成FeCl3:Cl2+2FeCl2=2FeCl3,故答案为:Cl2+2FeCl2=2FeCl3; (3)A.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B.没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转入容量瓶,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低. D.砝码上沾有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对溶液的体积,对溶液浓度无影响; 故选:AC. (4)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如果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仍然有氯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就会出现沉淀,反之,说明溶液中没有氯化钠,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溶液加适量AgNO3溶液,如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已洗净; (5)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则有3amol+2bmol=28.7g143.5g/mol=0.2mol(氯守恒)? ? ?amol+bmol=6.40g160g/mol×2=0.08mol(铁守恒) 解得:a=0.04,b=0.04 FeCl2的质量为0.04mol×127g/mol=5.08g,故答案为:5.08.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