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HCHO、H2、O2共16.5g,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燃烧,再
将燃烧后的气体用Na2O2充分吸收,Na2O2增重8.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是(?)
A.0.50mol
B.0.25 mol
C.0.27 mol
D.0.52 mo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凡是符合(CO)x(H2)y形式的物质,电火花引燃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用Na2O2
充分吸收,Na2O2增重为该物质的质量,CH2O、H2、O2共16.5g,反应后Na2O2增重8.5g,
所以8.5g为CH2O和H2质量,O2质量为8g,混合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
8g/32g·mol-1=0.25mol。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最终不可能有沉淀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盐酸
C.氯化铁溶液
D.氯化铝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金属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加入氯化铝中可能生存氢氧化铝沉淀,加入盐酸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最终不可能有沉淀的是盐酸,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均足够多),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浮在试管中的液面上
B.钠沉于试管中溶液的底部
C.钠在煤油里燃烧起来
D.钠处于水和煤油的交界处上下浮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水与煤油互不溶解,且ρ水>ρ煤油,故水和煤油混合后,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煤油。由于Na与水反应产生的H2,开始时聚集在Na的表面,致使Na在煤油中上下浮动。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8分)现有NaCl、Na2O2、NaHCO3和Na2SiO3等多种重要的化合物。请用化学式填空:
(1)常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常用于焙制糕点,也可用作抗酸药的是 ?;
(3)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是???。
参考答案:(1)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 (2) NaHCO3; (3) Na2SiO3?。
本题解析:常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Na2O2,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常用于焙制糕点,也可用作抗酸药的是NaHCO3
(3)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是Na2SiO3。
点评: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常利用此特性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
此类问题是比较简单的,熟悉课本的内容,此类问题应该都没有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0分)某纯碱样品中只含有NaHCO3杂质,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纯度,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一定量的样品配成溶液,滴加2滴酚酞,用c mol/LHCL溶液滴定至无色,用去HCl溶液的体积为V1mL;再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c mol/LHCl溶液滴定至橙色,又用去HCl溶液的体积为V2mL。用c、V1、V2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方案Ⅱ:称取m1 g样品溶于水,滴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将所得BaCO3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m2 g,用m l、m2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方案Ⅲ:称取m3g样品与足量稀H2SO4溶液反应,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测得生成的CO2的体积为V3 L(已折换成标准状况),用m3、V3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方案Ⅳ:称取m4g样品与足量稀H2SO4溶液反应,将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称量,
测得生成的CO2的质量为m5 g,用m4、m5计算出Na2CO3的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 方案I中依次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方案Ⅱ中,怎样检验加入的BaCl2溶液已过量,请简述操作方法:
?
(3) 方案Ⅲ和Ⅳ中都有CO2生成,不需要干燥就可测定CO2体积或质量的是方案.??(填序号);若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反应容器中,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是方案??(填序号),此误差会使测得的Na2CO3的纯度?(填“偏大”或“偏小”)。
(4) 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除样品外),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纯度?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对试验的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个选择性试验,要求学生对题目的要求有个很深的认识。,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