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生物体内某种物质含量或合成量的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食物缺碘——动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B.饲喂甲状腺激素——动物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C.气温降低——植物脱落酸含量
D.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含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少,反馈作用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A正确。饲喂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反馈作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B错误。气温降低,脱落酸含量增加,植物生长逐渐停止,并逐渐进入休眠期,C正确。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增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淋巴液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选择正确的描述
A.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
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差别在于钠离子的质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正确,因为淋巴液是由细胞之间的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而组织液则是由于毛细血管中的血压使血浆中的水和溶质渗出毛细血管流到组织间隙形成的,血浆中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能通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①血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所以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化学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轴突末端可释放化学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再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而化学递质是不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同一器官或组织中
B.神经中枢的兴奋无法引起感受器兴奋
C.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反射就会产生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二种神经元构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可分布于同一器官或组织中;兴奋在神经元上只能单向传递,所以神经中枢的兴奋无法引起感受器兴奋;反射弧结构完整不一定就会产生反射,还需要适宜的刺激;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二个神经元构成。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