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连线题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道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境遇”问题。模拟从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曲线各表示哪些数值变化: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自然资源? ?②粮食? ?③工业污染? ?④人口
(2)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
A.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的密度
C.男女性别比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连线题
如下图所示,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一定时间内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人口数量到一定时间也会减少,可能因为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2)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
(3)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地? 开发和利用
(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 ]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三:日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风眼蓝”、“风眼莲”,为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植物)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气,使许多鱼类死亡。另外蓝藻也大量繁殖,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以上事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和______进行。
(4)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首要目标是________。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
(2)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
(3)速度? ?方向
(4)竞争? 群落 ? 种群 ? 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