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体细胞厌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
B.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菌,是因为S型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
C.光合作用中NADP+与NADPH之间的相互转化,只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D.人体内血糖和非糖物质之间可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动物体细胞厌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乙醇或乳酸,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菌,是因为S型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光合作用中NADP+与NADPH之间的相互转化,只发生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人体内血糖和非糖物质之间可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所以C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上的b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力与曲线B相似
C.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
D.血浆中的凝血酶原的活力与曲线C类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曲线A上的b点对应的温度时,反应速率最大,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1.5左右,与曲线B相似,B正确;不同的PH值,B.C相对活力不同,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C正确;血浆中的PH在7.4左右,凝血酶原的活力不可能与曲线C类似,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养型生物指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己所需,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包括绿色植物和光能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
异养型生物指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获取营养和能量,包括动物真菌和腐生细菌。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由5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按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可分为多少种?
A.450
B.425
C.504
D.25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5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含有25个碱基对,每一对碱基对都有四种可能(即A—T、T—A、C—G、G—C),所以该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有425种。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DNA多样性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右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中部分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甲、乙中[H]作为同一种物质,可以相互利用。
B.甲、乙增加膜面积的方式的方式不同,但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附着的化学成分是大体相同的
C.甲中是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而乙中是把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D.甲产物O2中O全部来自H2O,乙产物CO2中O全部来自C6H12O6和H2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叶绿体,以为线粒体。甲中产生的[H]是NADPH,作为还原剂参加暗反应还原C3。不能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中产生的[H]是NADH,与叶绿体中的NADPH不是同一种物质,也不能相互利用。故A错误;甲是通过类囊体堆积扩大膜面积,乙是通过内膜向内凸出形成嵴而扩大膜面积,二者扩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结构基本相似,甲的类囊体薄膜的功能是进行光反应,而乙的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是完成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功能不同;甲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色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乙的内膜上附着有氧呼吸的有关的酶。故B错误;甲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把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嫩然后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乙是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C表述不全面,故C错误;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来自水的光解,线粒体产生的CO2中的氧一部分来自C6H12O6,一部分来自参加反应的水,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