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表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的哪一部位时,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②④处刺激后,刺激部位距离电流计两端距离均不等,因此会引起两次方向相反偏转;③处距离电流计两端距离相同,因此兴奋传递到两侧的时间相同,指针不发生偏转。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注射肉瘤杆菌毒素除皱是一种新型技术。该毒素能阻遏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美容的目的。这种毒素可能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部位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毒素能阻遏乙酰胆碱的释放,而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因此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C.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是通过突触结构完成的,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的。兴奋传导的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故B正确。在突触前膜上兴奋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兴奋传导的形式为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上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导,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兴奋传导的方式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人大脑某部位受损,导致他虽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和别人的谈话,但却不能用文字表达思想,即不能写字。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S区
B.H区
C.V区
D.W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和别人的谈话,但却不能用文字表达思想,即不能写字,是失写症,对应的区域是W区,S区受损是不会说话,H区受损是听不懂话,V区受损是看不懂文字,故本题选D。
考点: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功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记住英语字母所代表单词的含义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以下有关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的说法中有几项是错误的?
①我国东海曾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产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②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但一定有线粒体
③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复杂的动作,仅仅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就已经完成
⑤发生“生物入侵”时,外来种的种群在初期可能呈“J”形增长
⑥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原因是农药诱发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产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故①正确;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也可能是自养需氧型生物,故②错误;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复杂的动作,是反射的结果,故③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故④错误;发生“生物入侵”时,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故⑤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农药起着选择的作用,故⑥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