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 cm和26 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12 cm、6种
B.18 cm、6种
C.12 cm、9种
D.18 cm、9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cm,可知每个显性基因的作用高度是2 cm,所以aabbccdd与AABBCCDD杂交,F1为AaBbCcDd,高cm,F2最多8个显性基因,最少0个显性基因,共有9种表现型,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值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F2中3种基因型个体比值接近1∶2∶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根据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可知,属于“演绎”过程的应该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预测测交实验结果,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彩椒的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皮色遗传。已知红皮基因(B)对绿皮基因(b)显性,但在另一黄色显性基因(A)存在时,则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现用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基因型Aabb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A.2种,7∶1
B.3种,12∶3∶1
C.3种,6∶1∶1
D.4种,1∶2∶2∶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体重所给信息先判断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B_aa为红色,bbaa为绿色,_ _A_为黄色。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基因型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_ _A_占3/4,bbaa占1/8,B_aa占1/8,可知后代表现型共有三种,比例为1:1:6.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找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受精时,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B.减数分裂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