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时,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加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身体耗氧量增加,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E只要与相应的Y结合就能进行过程a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c引起的免疫应答比过程a引起的免疫应答快且强
D.人为接种Y从而引起细胞E的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体液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和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由图可知,这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Y为抗原,E为B细胞,F为记忆细胞,G为浆细胞,X为抗体,过程a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b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c为二次免疫。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当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分子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他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这个B细胞便被致敏了,准备开始分裂。但还必须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更迅速、更强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故错误的说法是A。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禽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单链RNA。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H7N9流感病毒体内含有4种碱基和1种细胞器
②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结构
③可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H7N9得到大量病毒
④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与核酸结构有一定关系
⑤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⑥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防止其扩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无结构,没有细胞器,①错误;病毒结构微小,光镜下看不到;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内,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③错误;流感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突变;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⑤错误;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促使其扩散,而不是防止其扩散。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禽流感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就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会引起下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发生改变,兴奋或抑制,而兴奋或抑制是通过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实现的,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耗能过程,存在ATP的合成和分解,C正确;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人患病后,自行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发生了过敏反应,下列有关他的判断,你认为不能确定的是
A.该人不是第一次注射青霉素
B.此人体内发生了免疫反应
C.此人极有可能患了痢疾
D.所发生的免疫反应肯定是体液免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过敏反应必须是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才会发生的,属于免疫功能过高引起的疾病,是由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