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6?
B.1/9?
C.1/8?
D.1/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一个种群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生存能力AA>Aa>aa,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DNA具有多样性
B.RNA具有多样性
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D.自然选择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而生物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基因)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表示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
E.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一定要地理隔离,故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正确;①~⑥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海洋中专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如图,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条件及饲喂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雌性红鲷鱼由雌转雄与红鲷鱼的激素调节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中第一组实验可知,雌鱼缸中,即使没有一条雄鱼,只要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雌鱼群体中就不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分析题中第二组实验可知,不让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此时雌鱼群体中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型制约,也受到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C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三者关系的知识要点的理解,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