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
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为B的过程中,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D.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图2中C点属于动作电位,原因是Na+内流所致,所以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则动作电位会增大,C点上移;B属于动作电位,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到B的过程中,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图2表示的是神经纤维上一个位点的电位变化。
考点:考查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变化。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体液免疫中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因为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故C正确。攻击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
B.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
C.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D.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下列哪一项最为关键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了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甲丙丁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
冲动能传导是因膜外动作电位的区域和膜外静息电位的区域有电位差,膜内动作电位的区域和膜内静息电位的区域有电位差。形成静息电位时有K离子的流出,形成动作电位时有钠离子的流入。传导过程中没有离子的进入和流出。
C项是指乙区与丁区之间的那部分的膜内电流方向,由正电荷到负电荷,无论是上面还是下面,电流都是往右的方向,也就是从乙到丁的方向。
考点: 兴奋地产生于传导;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