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4列中每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__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6)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号试管。
(7)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但深浅不同。
(8)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从氨基酸层次上分析其可能原因是不同酶本身的________。
(9)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________。某科研小组从该微生物中得到高性能纤维素酶后,在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纤维素酶的浓度增加50%,在上图画出反应过程中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②.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纤维素酶的反应温度降低10℃,请在上图中画出理想条件下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2”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
2、选择题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曲线I为只在一定量的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一定量的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I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3、选择题 生物固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
B.豆科植物能进行生物固氮
C.自生固氮微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D.共生固氮微生物的能量来源是光能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具分层现象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阶段
5、综合题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而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不含_______酶。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________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A管呈_______色,B管呈_______色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