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
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以看出,5- BU可以作为T,或者是C参与DNA的复制,从而取代原有的T或者C。但是这个被取代的T 或者是 C,并不稳定,当5-BU作为T(酮式)参入时,如果下一次复制时,转换为烯醇式(代表C),DNA聚合酶会为这个碱基配一个G,但原一这个碱基应当为A,所以发生了A/T对变成G/C对。反之也是一样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原理。
点评:信息题,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5-BU在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酮式,因此取代胸腺嘧啶(T)的情况较多,而作为烯醇式(C)的时候较少,但还是有一定的比例的。当以烯醇式参入时,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使其互补链由G突变为A。其实两者是基本对等的。一边是参入多,突变少,另一边是参入少,但突变多。重点在于,这个物质不稳定,所以才会有突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小麦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B.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核糖体处检测不到放射性
C.鲁宾和卡门使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 O2来自于水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含有18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给小麦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核糖体是RNA和蛋白质构成,T是DNA特有的碱基,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核糖体处检测不到放射性,鲁宾和卡门使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 O2来自于水,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含有18O,长时间会有的,原因是生成的水再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D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同位素标记相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叶的下表皮细胞
D.用开水煮过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细胞无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遗传物质的复制,无纺锤体的出现
B.没有染色体的变化,但有纺锤体出现
C.没有出现纺锤体,但有染色体的变化
D.无遗传物质的复制,也无纺锤体的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无丝分裂是指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有 DNA 的复制。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所以A正确。
考点:细胞分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无丝分裂特点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当小鼠的卵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进行
A.基因突变
B.解旋和子链合成
C.基因重组
D.某些蛋白质合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