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FoFlATP酶的特异抑制剂“X”被加到在有氧条件下进行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鼠肝细胞中,下面哪种不是抑制作用的结果?
A.线粒体ATP形成将停止
B.由于NAD+再生作用阻断,使柠檬酸循环变慢
C.葡萄糖的降解速度将降低
D.糖酵解将加速进行
E.氧的消耗将停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实质上是NADH和UQH2的氧化脱氢过程,这一过程要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传递,最后才能与氧结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链即呼吸链),组成呼吸链有四种酶复合体,另外还有一种ATP合酶复合体。ATP合酶有F0和F1两部分构成,所以又称F0F1ATP合酶,如下图所示:

?
该酶F0由四个不同亚基组成,是复合体的“柄”,镶嵌在内膜中,内有传递H+的通道,F1由五种9条亚基组成,是复合体的“头”,深入膜内基质中,与后结合在一起能催化ADP和Pi合成ATP,也能催化从内膜基侧向内膜外侧转移相联的ATP水解。
线粒体ATP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寡酶素,它抑制ATP的合成,并能间接抑制O2的消耗。抑制“X”的加入,结果使线粒体ATP形成将停止,O2的消耗将停止。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 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培养水稻的溶液中,实验后Ca2+、Mg2+与实验前的比值大于1,说明Ca2+、Mg2+浓度增大,即吸收水多于吸收Ca2+、Mg2+的量。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考点:离子的跨膜运输。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 ?
A.C3突然增加,C6H12O6生成量减少
B.C3与C6H12O6生成量都减少
C.C3与C6H12O6生成量都增加
D.C3突然减少,C6H12O6生成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C3突然增加,C6H12O6生成量减少,故本题选A。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染色体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b曲线依次表示小鼠和青蛙随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肽链数=游离羧基总数-R基上的羧基数=17-15=2,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A正确;在着丝点分裂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B正确;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C正确;小鼠为恒温动物,青蛙为变温动物,所以图丁中a、b曲线依次表示青蛙和小鼠随温度变化的耗氧量,D错。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细胞分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是线粒体
B.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1个ATP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也能产生ATP;ATP与ADP间可以相互转化,无需储存大量的ATP;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在ATP的合成中,化学能或光能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过程,转变成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故ABC错,D对。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构成及形成。
点评:ATP的构成特点与其直接供能相适应;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