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下列哪项不是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A.体温下降
B.皮肤血管收缩
C.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环境温度低,为减少散热,队员代谢增强,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A.失水过多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人体抽搐是由于血浆中Ca2+含量较少的原因,即急性胃肠炎造成人体吸收的Ca2+减少,导致出现抽搐的症状。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发生的反应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错。
考点:本题考查过敏反应,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兴奋
C.兴奋在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双向传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时,需要经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突触间隙的扩散,以及对于突触后膜的作用,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点又称为突触延搁;B项错,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形式是化学信号;C项对、D项错,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具有单向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②③正确。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人体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也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如发热等,①④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