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
参考答案:AC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糖平衡和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途径可以为:“内外刺激→A→C→D”,故AC正确。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B正确。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手缩回,即:“刺激→A→神经系统→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图生长素不能由右侧向左侧运输,所以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乙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乙直立生长,丙生长素在左侧可以向下运输,右侧不能向下运输,所以丙向右弯曲生长,答案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对艾滋病防治重在预防,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
B.艾滋病能通过母亲传给下一代,因此是一种遗传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根本改变而使病人死亡
D.艾滋病是通过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使患者失去免疫力,患者易感染各种疾病而死亡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是艾滋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传给下一代;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侵染T淋巴细胞,导致体内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引起人体的免疫能力逐渐丧失,导致易感染各种疾病而死亡。故BC错。
考点:艾滋病
点评:学生要熟记并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等,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线粒体等细胞器
B.②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下而上
D.兴奋在结构①的传导速度比结构②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①神经元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线粒体等细胞器;正确。
B.②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的突触;正确。
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上而下,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模;错误。
D.兴奋在结构①的传导速度比结构②快,因为要通过突触间隙;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据下图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口服垂体分泌的激素对该过程的调节没有影响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激素;A错误。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分解失去活性,对该过程的调节没有影响;B正确。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